黄帝四经原文译文 黄帝四经道法原文( 九 )


民無亂紀 。
黃地曰:請問天下猷有一虖?力黑曰:然 。昔者皇天使馮下道一言而止 。五帝用之,
以朳天地,以揆四海,以壞下民,以正一世之士 。夫是故讒民皆退,賢人咸起,五邪乃逃
,年辯乃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 。
黃帝曰:一者,一而已乎?其亦有長乎?力黑曰:一者,道其本也,胡為而無長?凡
有所失,莫能守一 。一之解,察於天地;一之理,施於四海 。何以知一之至,遠近之稽?
夫唯一不失,一以騶化,少以知多 。夫達望四海,困極上下,四向相抱,各以其道 。夫百
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總 。萬物之多,皆閱一空 。夫非正人也,孰能治此?罷必正人
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持民之所宜 。抱凡守一,與天地同極
,乃可以知天地之禍福 。
〈三禁〉
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 。三者既修,國家幾矣 。地之禁
,不墮高,不增下;毋服川,毋逆土;毋逆土功,毋壅民明 。
進不氐,立不讓,徑遂凌節,是謂大凶 。人道剛柔,剛不足以,柔不足恃 。剛強而虎
質者丘,康沉而流湎者亡;憲古章物不實者死,專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虛 。
天道壽壽,播於下土,施於九州 。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 。天有恒日,民自則之 。
爽則損命,環自服之 。天之道也 。
〈本伐〉
諸庫藏兵之國,皆有兵道 。世兵道三:有為利者,有為義者,有行忿者 。所謂為利者
,見生民有飢,國家不暇,上下不當,舉兵而裁之,唯無大利,亦無大害焉 。
所謂為義者,伐亂禁暴,起賢廢不肖,所謂義也 。義者,眾之所死也 。是故以國攻天
下,萬乘之主兼希不自此始,鮮能終之;非心之恒也,窮而反矣 。
所謂行忿者,心雖忿,不能徒怒,怒必有為也 。成功而無以求也,即兼始逆矣,非道
也 。
道之行也,由不得已 。由不得已,則無窮 。故丐者,摭者也;禁者,使者也:是以方
行不留 。
〈前道〉
聖人舉事也,合於天地,順於民,祥於鬼神,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謂義也 。身載
於前,主上用之,長利國家社稷,世利萬夫百姓 。天下名軒執國士於是虛 。壹言而利之者
,士也;壹言而利國者,國士也 。是故君子卑身以從道,知以辯之,強以行之,責道以並
世,柔身以待時 。王公若知之,國家之幸也 。
國大人眾,強國也 。若身載於後,主上不用之,則利國家社稷、萬夫百姓 。王公而不
知之,乃國家之不幸也 。故王者不以幸治國,治國固有前道: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
人事 。善陰陽□□□□□□□□□□□□□□□□□□□□□,名正者治,名奇者亂 。正
名不奇,奇名不立 。正道不殆,可後可始 。乃可小夫,乃可國家 。小夫得之以成,國家得
之以寧 。小國得之以守其野,大國得之以并兼天下 。
道有原而無端,用者實,弗用者空 。合之而涅於美,循之而有常 。古之賢者,道是之
行 。知此道,地且天,鬼且人 。以居軍其軍強,以居國其國昌 。古之賢者,道是之行 。
〈行守〉
天有恒幹,地有恒常,與民共事,與神同光 。驕洫好爭,陰謀不祥,刑於雄節,危於
死亡 。奪之而無予,其國乃不遂亡 。近則將之,遠則行之 。逆節萌生,其誰肯當之 。天惡
高,地惡廣,人惡苛 。高而不已,天將闕上;廣而不已,地將絕之;苛而不已,人將殺之

有人將來,唯目瞻之 。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 。言之采,行之枲,得而勿以 。是
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華也,氣者心之浮也 。有一言,無一行,謂之誣 。故言寺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