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原文译文 黄帝四经道法原文( 七 )


下,交得其志 。天因而成之 。夫并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 。其時贏而事屈,陰節
復次,地尤復收 。正名修刑,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穀乃蕭,此災乃生,如此者舉事將
不成 。其時屈而事贏,陽節復次,地尤不收 。正名施刑,蟄蟲發聲,草苴復榮,已陽而又
陽,重時而無光,如此者舉事將不行 。
天道已既,地物乃備 。散流鄉成,聖人之事 。聖人不巧,時反是守 。優未愛民,與天
同道 。聖人正以待之,靜以須人 。不達天刑,不襦不傳 。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 。
〈五正〉
黃帝問閹冉曰: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對曰:始在於身,中有正度,後及外人 。
外內交接,乃正於事之所成 。黃帝曰:吾既正既靜,吾國家愈不定 。若何?對曰:后中實
而外正,何患不定?左執規,右執矩,何患天下?男女畢迵,何患於國?五正既布,以司
五明 。左右執規,以待逆兵 。
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對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於淵,以求內刑 。內刑已得
,后乃自知屈其身 。黃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
,其事異 。今天下大爭,時至矣,后能慎勿爭乎?黃帝曰:勿爭若何?對曰:怒者血氣也
,爭者脂膚也 。怒若不發,浸廩是為癰疽 。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爭矣 。黃帝於是辭其國
大夫,上於博望之山,談臥三年以自求也 。戰哉,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 。夫作爭者凶
,不爭者亦無成功 。何不可矣?
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擒之 。帝箸之盟,盟曰:
反義逆時,其刑視蚩尤 。反義背宗,其法死亡以窮 。
〈果童〉
黃帝問四輔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 。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為之若何?果童
對曰:不險則不可平,不諶則不可正 。觀天於上,視地於下,而稽之男女 。夫天有恒幹,
地有恒常 。合此幹常,是晦有明,有陰有陽 。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惡 。地俗
德以靜,而天正名以作 。靜作相養,德虐相成 。兩若有名,相與則成 。陰陽備物,化變乃
生 。
有任一則重,任百而輕 。人有其中,物有其形,因之若成 。黃帝曰:夫民仰天而生,
恃地而食,以天為父,以地為母 。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誰適由始?對曰:險若得
平,諶若得正,貴賤必諶,貧富有等 。前世法之,後世既隕,由果童始 。果童於是衣褐而
穿,負缾而巒,營行乞食,周流四國,以示貧賤之極 。
〈正亂〉
力黑問於太山之稽曰:蚩尤□□□驕溢陰謀,陰謀□□□□□□□□□□高陽,為之
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患也 。夫天行正信,日月不處 。啟然不怠,以臨天下 。民生有極
,以欲涅洫即失 。豐而為殺,加而為既,予之為害,致而為費,緩而為哀 。憂桐而君之,
收而為之咎;累而高之,踣而弗救也 。將令之死而不得悔 。子勿患也 。
力黑曰:戰數盈六十而高陽未夫 。涅溢早服,名曰天佑 。天佑而弗戒,天地一也 。為
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言佑,交為之備 。吾將因其事,盈其寺,拊其力,而投之殆 。
子勿言也 。上人正一,下人靜之;正以待天,靜以須人 。天地立名,萬勿自生,以隨天刑
。天刑不僨,逆順有類 。勿驚勿戒,其逆事乃始 。吾將遂是其逆而戮其身,更置六直而合
以信 。事成勿發,胥備自生 。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待其來事之遂而私焉 。壹朵壹禾
,此天地之奇也 。以其民作而自戲也,吾或使之自靡也 。
戰盈哉,太山之稽曰:可矣 。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 。黃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