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法思考法( 二 )


几篇同类文章学习下来,学生不难找到学习方法,他们编出了下面顺口溜:“说明事物题中找,事物特征开篇点,特征之后是说明,多种方法讲特征,各个角度全面说,先表后里合规律,说明顺序要记清 。”
以后学习同类文章,学生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
总之,进行举一反三关键是培养学生生成性思维的能力,只有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效,才更符合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
三、举一反三应注重学生的知识反馈 。
举一反三是学生知识进行反馈的方法,可以如是说:“举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信息的过程,那么“反三”是师生间互相反馈信息的过程,没有学生反馈的教学,是不完全的教学,是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的连索,引领学生从旧知走向新知,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手 。
我们在教学中一堂课全是教师讲解,没有学生讨论、发言,课堂会成为一潭死水,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学到多少新知,教师是心中无数的 。因为如此,课内学生学到知识的信息就必须经学生发言来完成,来实现师生知识的沟通 。
【举一反三法思考法】例如,在教学《期行》这篇课文时,讨论人物形象陈元方,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守信之人,讲到此处即止,我以为对陈元方的评价尚不全面,也就是说学生没有真正认识陈元方 。此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各抒己见,结果好多学生指出陈元方欠有文明礼貌,不合我国民族传统美德,怎么可以对父亲的友人不顾,擅自进门呢?但也有同学意见与上面的相反,认为他这样做是对不守信用的人的轻蔑 。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陈元方的认识更全面了,陈元方的形象也更加丰富,更加真实了,也就是说: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新知识,教师也真正了解了学生的把握程度了 。
此例告诉我们,举一反三应注重学生知识反馈,那么教师在什么时候进行“举一”,何时“反三”呢?
“举一”应抓紧时机,把握尺度 。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感到疑惑时,碰到不解问题时,是“举一”的良机,因此时是学生求知若渴之时,此时“举一”效果最佳 。教师进行“举一”时要把准尺度,对“一”要讲深讲透,引导学生钻研,师生互动,完成“举一”之任务,鼓励学生寻找知识共性,学生归纳,提高学习的效率 。
举一反三这一方法,特别是在当今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应更加重视教师不失时机的“举一”,真正培养学生“反三”之能力,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有效,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 。

举一反三法思考法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