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课文

【日月潭课文】风光秀丽的水潭 。
原文描述:日月潭风光秀丽, 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10课的课文, 作者是吴壮达, 朗读者是陈亮 。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 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 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 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 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 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 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本文文质兼美, 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 。 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 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 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
很久很久以前, 美丽的宝岛台湾住着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哥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社姐, 他们相互爱慕, 常常在大树下相会 。
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 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 公龙飞跃起来, 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 。 晚上月亮走过天空, 母龙也飞跃起来, 一口将月亮吞下 。 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 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 一碰一击的, 像玩大珠球 。
他们只图自己好玩, 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树木枯萎了, 鸟儿不叫了, 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 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 牛羊快饿死了, 日子过不下去了……
大尖和水社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 。 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 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 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它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 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 顶风冒雨, 跋山涉水, 终于来到阿里山下, 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

日月潭课文

文章插图
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 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 大尖哥跳下潭去, 挥起金斧头, 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 遍体鳞伤, 水社姐看准时机, 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 。 两条恶龙死了, 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 。
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 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 也一口吞下肚 。 他们变成了巨人, 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 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 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 把太阳顶上天空 。
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 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 。 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 光耀大地, 万物复苏 。 草木活了, 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 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 人们欢呼雀跃 。 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永远矗立在潭边 。
后来, 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 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 。
直到现在, 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 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 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 把彩球抛向天空, 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 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年英雄 。
其他传说:
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 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 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 于是尾随追踪 。 他们追了三天三夜, 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