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呢

从图片来看,确实不能判断您的蜂蜜真假跟质量,但天然蜜肯定会出现您图片中的状态,您的蜂蜜仅仅是蜂蜜结晶后预热出现了一些融化,成为半结晶状态 。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id": "v02016g10000c2cb748mmof956pdokb0", "thumb_width":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89c95f9d38e4ad29ac4b75da04e9f93", "vu": "v02016g10000c2cb748mmof956pdokb0", "duration": 14.629, "thumb_url": "tos-cn-p-0000/f89c95f9d38e4ad29ac4b75da04e9f93", "thumb_uri": "tos-cn-p-0000/f89c95f9d38e4ad29ac4b75da04e9f93",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4.629, "h": 1088, "w": 1920}, "ultra": {"duration": 14.629, "h": 1088, "w": 1920}, "normal": {"duration": 14.629, "h": 1088, "w": 1920}}} --} 通过经验判断您的蜂蜜肯定是从蜂箱打出来的,至于蜂蜜的质量有多高,这个确实没法判断 。
可能大家会通过网上看到一些鉴别蜂蜜的小方法,比如拉丝、摇晃产生气泡、渗透试纸、手指捻结晶……这些方便看着简单实用,但您仔细想想,如果鉴别蜂蜜真的那么简单,怎么还会有那么多造假,其实就是因为蜂蜜真假难辨,才给了造假者机会,所以网传的那些方法真的不能作为判断真假蜂蜜的依据,想完全鉴别出真假蜂蜜,唯一的方法就是送到检测机构,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

蜂蜜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再回头聊聊您的蜂蜜,很多人可能跟您有一样的疑问,总以为蜂蜜分层了,下面的就是糖,实际不是,这是蜂蜜结晶,属于正常现象 。
天然蜜本身就是两种状态,液体和结晶体,只不过大家对蜂蜜了解少,总以为蜂蜜是液体的,当蜂蜜出现结晶后,就以为蜂蜜是掺糖了,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世界上没有不结晶的蜜,任何蜜都结晶,不过蜜种不一样蜜的结晶程度不一样,有的蜜容易结晶,比如椴树蜜;有的你不容易结晶,比如槐花蜜;蜜结晶不会影响蜜的口感跟质量,蜜的结晶与蜜种,温度,蜜的成熟度有关系 。
结晶仅仅是蜂蜜状态发生了变化,蜂蜜的成分口感花香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

蜂蜜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那蜂蜜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呢?
实质上结晶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这就是蜂蜜结晶 。

蜂蜜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具体来说,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温度
蜂蜜结晶要在一定温度下,一般在15℃以下,13~14℃是蜂蜜结晶的最佳温度,这个温度蜂蜜结晶最快 。
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
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 。
因此在保存蜂蜜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温度以延缓蜂蜜结晶的过程 。
2、含水量
蜂蜜结晶与蜂蜜的含水量密切相关,水分含量较高的蜂蜜,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就低,那么结晶速度就非常缓慢 。比如一些含水量大的未成熟蜜,含水量在25%以上,往往呈半结晶的状态,含水量30%几乎不结晶 。同一种蜂蜜品种,含水量小的容易结晶,结晶速度快,就会出现完全结晶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