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瘦肉粥怎么做家用 鸡蛋瘦肉粥

影友张运芳/摄资料图
早睡早起积蓄能量

鸡蛋瘦肉粥怎么做家用 鸡蛋瘦肉粥

文章插图
鸡蛋瘦肉粥(鸡蛋瘦肉粥怎么做家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 。“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 。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 。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养阴”,实际上都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
进入秋季,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因此,秋季在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积极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同时避免睡觉时受寒,添加被褥,适应节气的变化 。
秋季养生还要防“秋老虎” 。初秋时节暑热未尽,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 。此时更应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容易感到疲乏 。午睡是最好的解乏方式,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机体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
气温变化大谨防四类病
秋天气温变化大,人们容易生病 。秋季易犯的疾病有以下几种,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1.感冒咳嗽 。感冒咳嗽是初秋时节最容易犯的一类疾病,由于大家已经适应了夏天的生活方式,短袖短裤,冷饮冰激凌 。可是到了初秋时节,特别是处暑节气以后,昼夜温差加大,一旦衣着单薄就容易受寒,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 。这就是中医学讲的“形寒饮冷则伤肺” 。因此秋天需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防寒保暖 。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在换季时节复发,如早起出门上班遇到冷空气就会鼻塞、流涕、打喷嚏 。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日子实在是很痛苦 。这类人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头面部保暖,出门戴口罩、戴帽子,同时也可以经常点按迎香穴通利鼻窍 。迎香穴的位置很好找,就在鼻翼两侧,鼻唇沟处 。
3.皮肤干燥 。对于干性皮肤的人群来说,秋季皮肤容易脱屑、没有光泽,皮肤毛孔增大,影响美观 。还有的人不仅口鼻干燥,大便也干燥 。为应对秋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抹点儿润肤的硅霜,吃一些百合、梨、藕等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的食物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各方面控制得都挺好,但就是常常口鼻干燥,鼻腔尤甚,每年到了秋天就加重 。这类人群可以试试“二根汤” 。二根汤由芦根、白茅根组成,芦根可以清胃热,白茅根凉血止血,二者也都可以清肺热,生津液,利尿 。芦根和白茅根按1:2的比例用水煎服,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多种症状 。
4.肾脏疾病 。立秋以后,门诊肾病患者增加 。这是因为肾病患者对气温下降尤其敏感 。中医讲“伤寒专打下虚人”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讲,因抵抗力下降,更易患流感 。《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正气存内”就是强调要维护自身正气,提高免疫力,“避其毒气”就是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病毒 。肾病患者秋季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
“贴秋膘”因人而异
入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指的是人们此时开始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 。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贴秋膘更适合于虚证人群,对于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则不适合进补,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 。有的人更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等 。因此贴秋膘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类型,辨证施膳 。对于太阴脾虚人群,“贴秋膘”要从健脾和胃出发,不一定非要吃大鱼大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常用药膳有鸡蛋瘦肉粥、山药芡实粥、南瓜小米粥等 。对于畏寒肢冷,腰酸乏力的肾阳虚人群,可以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活血,温阳补肾 。对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肾阴虚人群,可以食用百合鸭肉汤,清热润燥养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