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故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诗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
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又衍生出许许多多有关纪念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比如江苏扬州地区会在端午节这天吃“十二红”应节 。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还会举行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故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诗人

文章插图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诗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故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故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诗人】自2008年起,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文化物质遗产,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每到端午节,就有不少的网友调侃说道:还是要感谢屈原投身汨罗江,不然也不会有这三天的端午假期 。
然而,闻一多与胡适这两位文学大家曾先后考证过,其实端午节与屈原没有半点关系 。闻一多与胡适在学术方面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可他俩有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判断端午节的真实来历呢?
端午,本名“端五”,亦名“端阳”、“重五”、“重午” 。唐代以前的夏历每月初五皆可称端五,作为民间节日,一般指五月初五,即“重五” 。
而端午节又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自然不必说,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
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这天必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酒 。因而该月又称为“五黄月” 。
但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目前流传最广、最受老百姓认可的说法就是源于纪念屈原 。
史书记载,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绝笔《怀沙》后投入汨罗江 。
附近的百姓十分敬佩屈原,不希望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便用楝树叶包饭,外部缠上彩色丝带投入水中,好引诱鱼虾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之外,江浙一带的百姓认为端午节应该是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和东汉孝女曹娥 。
总之,端午节的由来应该与上述这三位历史人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可闻一多先生经过考究后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以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这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自己的观点 。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是在屈原还没投江前就已经存在的,屈原本人所著的作品里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端午龙舟竞渡的风俗 。
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就是当时一种竞渡所用的船 。
为此,闻一多先生结合许多大量出古文物以及考古研究,终于找到端午节的确切由来,那就是,这一传统节日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 。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 。从此,越国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成众多支系,从这一时期开始便有了“百越”这一新的民族称谓 。
百越族分布广泛,苏南、浙北,一直到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广西,都有百越族后裔 。
那为何闻一多先生会认为端午节与百越民族有关呢?根据考古文物证实,古代长江中下游的百越民族崇拜龙,并把这种神物当作图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