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养老很好,但是中国的老年人已经等不及了


机器人养老很好,但是中国的老年人已经等不及了

文章插图

随着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落幕 , 人们对于机器人成为真正的人类朋友的愿望果然再次落空 。 尽管各家厂商花样炫技 , 也都对应着不同的落地场景 , 但是革命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并未出现 , 有人形、会走动、能服务的机器人少之又少 。
机器人自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就是一种过于科幻的形象 , 以至于发展了多年以后 , 电影里的机器人一直没能走进现实 , 但谁都知道达到那样的程度只是时间问题 。 只不过现在的我们 , 可能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机器人产业快点发展 。
1980到2016年间出生的1.76亿独生子女幼时饱受宠爱 , 如今要被巨大的养老压力所吞没 。 自己长大了 , 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 却都老了 。 就像电视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里演出的剧情一样 , 如果两个独生子女结合 , 肩膀上将是12个老年人 。
住不起的养老院住也要排队、请不起的护工请就是为他/她打工 , 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已经异常凸显 , 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兴起 , 机器人养老也成为了行业探索的新方向 。
机器人很好 , 但还不够好
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看到了拓斯达的四轴机械手可以打开北冰洋的瓶盖;UFACTORY的七轴机械臂可以写毛笔字;此前有媒体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计、Rethink Robotics开发的家庭助理已经学会在15分钟之内叠好一块毛巾;日本的洗叠机器人Laundroid快一些 , 4分钟就能叠好 。 虽然这些机器人的效率低到让人摇头 , 但是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包办家务的未来 。 国内也开始出现像中瑞福宁这样的企业专注高端机器人、有养老机器人产品线的公司 。
目前来看 ,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已经步入正轨 。 从2013年开始 , 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 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大 , 而家用服务机器人占服务机器人市场60%以上 , 包括清洁、陪护、儿童娱教等诸多细分领域 。 《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 2018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 , 同比增长约43.9% , 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
然而 , 体量巨大的背后却是横向越来越宽、纵向进步缓慢的现状 。
《2018年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 , 家用服务机器人中技术含量最高、与养老最密切相关的助残机器人市场占比不足0.1% , 更多的是休闲娱乐机器人(30.88%)和家庭作业机器人(67.65%) 。
养老机器人作为极其垂直的细分领域 , 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 包括帮助老人翻身、老人摔伤的救助等 。 加上陪伴、交流、做饭等繁多的功能 , 集成度之难、复杂度之高 , 与电影里天马行空渲染出来的影像相差了不知多少年 。
畏难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 , 因此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即便涉足养老机器人领域 , 更多的是采用与儿童产品通用的方案 , 不包含行动能力 , 仅停留在基本的交流对话、视频通信等 , 基本可以划归为休闲娱乐类机器人 。
家庭作业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 , 很显然只是白电的智能化 , 存在功能单一化、集成度低的特点 。 加上健康监测、急救报警等周边产品 , 所有上述的智能设备构建的智能养老市场在整个养老产业中的占比还不到1% 。
与越来越成熟的软件应用相比 , 机器人虽然也需要结合人工智能 , 但是更多需要的是行动能力 。 当我们毫不经心地抬起双手、拿起水杯、递到嘴边 , 每一个关节的灵活运动都是生物进化的神奇结果 , 同时是机器人需要追赶很多年的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