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三篇( 六 )


2、拓展外部环境 , 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 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 , 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 。 同时 , 要加大宣传力度 ,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 , 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 全社会人人有责 , 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 , 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 另外 , 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 , 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 , 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 , 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 , 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 。 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 ,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 , 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 , 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 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 ,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 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 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 。
此外 ,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 , 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 , 将使评价更加科学 , 更加全面 , 更加真实 。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 , 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3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 经过前一段时间: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研究成果 , 同学们对资料的交流充满了渴望 。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 , 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 , 源远流长 。 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 , 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 , 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 , 让孩子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 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 , 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 活动中 , 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 , 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 , 发现《百家姓》的趣味 , 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发情感 , 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 。 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到自己姓时的欣喜 , 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的姓是相同时的快乐 , 第一次统计出班级有多少姓时的满足 , 从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 , 我感到孩子们获得了很多 。
家风 , 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 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 , 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 , 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 , 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 , 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 。 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 , 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 , 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 , 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 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 , 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 , 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 , 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 良好的家风 , 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 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 , 讲究道德 , 勤俭持家 , 看重亲情 , 严于教子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应该在新的条件下 , 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