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汇总6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 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6篇, 欢迎阅读与收藏 。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汇总6篇

文章插图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 经过前一段时间: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研究成果, 同学们对资料的交流充满了渴望 。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 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 源远流长 。 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 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 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 让孩子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 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 活动中, 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 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 发现《百家姓》的趣味, 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发情感, 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 。 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到自己姓时的欣喜, 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的姓是相同时的快乐, 第一次统计出班级有多少姓时的满足, 从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 我感到孩子们获得了很多 。
家风, 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 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 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 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 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 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 。 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 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 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 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 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 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 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 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 良好的家风, 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 讲究道德, 勤俭持家, 看重亲情, 严于教子 。 随着社会的发展, 应该在新的条件下, 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
通过他们的表现我深切的体会到: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 他们真的可以支起整个地球 。 这个支点, 就是教师对方法的指导 。 可见, 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应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 。 资料的交流仅仅是这次活动的一个过程 。 过程中, 学生交流的已不仅仅是资料, 更是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成长 。
总之, 我觉得这次活动有意义 。 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 。 学生在活动中, 能力得到了提高, 思想得到了升华, 在对姓氏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 让他们去了解自己家族的过去, 了解自己家族的发展经历, 我想我们的孩子对家人、家庭以及家族的情感也会得到更深的熏陶和感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