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文

【陶罐和铁罐课文】读了《陶罐和铁罐》,想到的一句名言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 。 而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 。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 指导朗读要注意:首先要弄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 。 有的语句没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
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
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 。
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 。 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
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来读 。 分角色朗读,要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 。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言 。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 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 。 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 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
三、教学建议
1.本课内容生动有趣,适合自主阅读 。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指导课文思想内容的交流和有感情朗读的交流 。
首先,教师要引导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1)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2)要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体会课文所说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 。
2.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提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在学生自读后检查 。 在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再问一问: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内容的?以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进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