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说课稿 说课稿范文


秋天的雨说课稿 说课稿范文

文章插图
1、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 , 好奇心强 , 形象思维趋于成熟 , 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 但课文艺术化 , 抽象化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挑战 。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 我制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积累好词佳句;以读为本 ,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 读中体验 , 读中积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 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 , 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 , 感受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语言 , 学习语言 , 积累内化运用语言 。
3、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 借助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 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朗读法 ,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
4、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 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时 , 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 。课堂上我从学生喜欢的雨说起 , 让学生畅所欲言 , 然后我出示课件 , 配以动听的音乐 , 让学生伴随老师的描述去感受轻柔的秋雨 , 接着老师的一句“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揭示本课学习内容——秋天的雨 , 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情境走进课文 。
5、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随即进入整节课的第二环节 ,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提出读书的要求 。为了延续我上环节创设雨的情境 , 我特意制作动态的课件 , 生字词用雨点的形状落下来 , 让学生读出小雨点的名字 , 其实就是阅读生字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有了兴趣 , 读书识字的效率提高了 。在反馈“课文中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时 , 我引导学生找出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 一会儿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通过学生诵读的方式 , 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句子储存到学生的知识库中 , 同时也为理解课文结构 , 作文教学的开展埋下伏笔 。
6、品读课文 , 品味意境 。第三环节的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 课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 把秋天人格化 , 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事物 , 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 , 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 于是我恰当借助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 再现文中美丽景色 , 采用情感朗读法有效地解决这一难点 。第一自然段中我用录音范读打开秋天的大门 , 学生闭眼感受;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画面 。
7、依据《新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要抓住重点词句 , 体会感悟 , 以悟促读 。如在读“你看 ,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 扇啊扇啊 ,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 , 我抓住“扇啊扇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 , 体会秋雨的轻柔美与动感美 , 从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我又出示描写秋天景色的图文结合课件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去读句子 , 通过学生的个性品读和个性朗读来带动全班同学的深入品读 。随着教师出示银杏树叶和扇子的图片放在一起比较 , 引导学生观察 , 原来 , 银杏树叶真的很像一把小扇子 , 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 通过这种方式 , 学生不仅直观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 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 。紧接着 , 我引导学生也学着课文的样子进行仿写练习:“秋天的雨把()色给了() , ()像() 。”这一设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接轨了 , 也让学生把吸收到的美都释放了出来 。最后出示秋景图课件 , 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感悟到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 , 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 , 并很自然地感悟到第二自然段的这些景物都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设计和多媒体运用能使学生美美地读出秋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