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茯苓的功效

茯苓功效: 利水化湿 , 健脾和中 , 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 , 水湿停滞;食少闷胀 , 恶心、大便溏薄;痰多咳嗽;以及心悸失眠等病症 。
临床应用
1) 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 。
2) 治疗胃肠炎轻症 。
3) 治疗体虚乏力 。
4) 治疗消化道癌症以扶正抗癌 。
5) 治疗失眠轻症 。
临床体会
1. 茯苓的故事
《本草纲目》记载 , 茯苓在古代有许多传说 , 《史记》作伏灵 , 认为松树下面由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 故谓之茯灵、茯神也 。《仙经》云茯灵大如拳者 , 佩之令百鬼消灭 , 则神灵之气 , 亦可征矣 。俗作苓者 , 传写之讹尔 。”
《本草纲目》又记载 , “《淮南志》言千年之松 , 下有茯苓 , 上有菟丝 。”“《龟策传》云: 茯苓在菟丝之下 , 状如飞鸟之形 。新雨已霁 , 天静无风 , 以火夜烧菟丝去之 , 即篝烛此地罩之 , 火灭即记其处 , 明乃掘取 , 入地四尺或七尺得矣 , 此类今不闻有之 。”“时珍曰下有茯苓 , 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 , 山人亦时见之 , 非菟丝子之菟丝也 。茯苓有大如斗者 , 有坚如石者 , 绝胜 。其轻虚者不佳 , 盖年浅未坚故尔 。”
这反映古人认识和采掘茯苓是非常艰难的 , 并且还带有神秘色彩 。
茯苓为寄生在松根上的多孔菌植物 , 中间有松根 , 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的菌丝 , 古代误以为是菟丝子 。到明代李时珍时代 , 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
2. 关于茯苓的功效
茯苓有健脾等多种功效 , 都一一被药理研究所证实 。
(1) 健脾和胃 反映的是调节消化功能的作用 。
(2) 健脾益气 反映的是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
(3) 健脾化湿 反映的是调节水盐代谢的作用 。
(4) 健脾利水 反映的是利尿作用 。
(5) 安宁心脾 反映的是镇静作用;
(6) 调和肝脾 反映的是保肝降酶作用 。
3. 关于治疗水肿
【关于茯苓的功效】茯苓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利水药 。利水和利尿是两个意思相似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 。利水是调节水液 , 通调水道 , 去除多余的水液 , 包括蠲饮、利尿与缓和的泻下 。有肺、脾、肾、三焦、膀胱、大肠、小肠等脏腑参与 。利尿的意思是增加小便 , 排出水液 , 消除肿胀 , 范围要窄一些 。
茯苓健脾利水 , 调节水液 , 其利尿作用和临床效果都是很弱的 。茯苓单味药水煎服对没有器质性疾病而有水肿的人能提前排尿 , 尿量也会略有增多 。对已经患有心、肝、肾慢性疾病 , 功能减退而水肿的患者 , 茯苓单味药是看不出利尿效果的 。即使中药复方利尿也是比较弱的 。药理提示茯苓具有弱的利尿作用 , 茯苓素可调节体内的水盐代谢功能 。这与中医对茯苓的观察和理解是一致的 。
4. 关于治疗脾胃病和保肝
中医传统治疗脾胃病和肝病的许多方剂中大多有茯苓 , 而且大多作为臣佐药配伍使用的 。治疗脾胃病有两种情况 , 其一健脾和胃 , 以加强消化功能 , 属调理康复范围 。其二是治疗脾胃病症 。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溃疡 , 有胃不舒、恶心 , 轻的腹痛、腹泻 , 在复方中使用 , 可协助主药以调节胃肠功能 , 加强治疗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