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首诗 树深时见鹿原文


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首诗 树深时见鹿原文

文章插图
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这句话在网络上特别流行,被无数失落的人们拿来引用,以寄托心中愁思与哀伤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
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首诗 树深时见鹿原文

文章插图
树深时见鹿原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首诗 树深时见鹿原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树深时见鹿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 。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排遣愁思 。
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首诗 树深时见鹿原文

文章插图
树深时见鹿注释戴天山:在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
树深:树丛深处 。
青霭:青色的云气 。
倚:靠 。
树深时见鹿赏析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首联是说,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这是入山的第一程 。宜人景色,使人流连忘返,且让人想到道士居住此中,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个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颔联是说,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 。
颔联写的是你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走,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 。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相衔接 。这两句景语又含蓄的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颈联是说,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
颈联写的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 。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所以,这两句写景,即可以看出道远的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会到诗人造访不遇,怅然若失的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