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由来,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文章插图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 , 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 , 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 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 ,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
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 。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 。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 , 不易读准 。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 。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 , 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 。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 , 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清末明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 。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 。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 , 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 。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 。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 。清末最后十年中 , 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 。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 , 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 。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 , 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 , 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 。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 , 中国虽大,犹如一家 。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 。”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 。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 , 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 , 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
【汉语拼音的由来,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