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编年体)
19世纪之前
一、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空前释放 。其中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就是最耀眼的思想火花之一 。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把这一思想火花变成引导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火炬而不懈努力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总体水平,大都失败了,这就是拓荒者的共同命运:往往见不到丰硕的果实 。后人在享用这甜美的时候,应该能从中品出一些汗水与泪水的滋味……
1614: 苏格兰人John Napier (1550-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
1623: 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制作了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 。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
1625: William Oughtred (1575-1660) 发明计算尺
1642: 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 。并且还卖出了许多,成为一种时髦的商品 。
1668: 英国人Samuel Morl和 (1625-1695)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
1671: 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最终答案可以最大达到16位 。
1775: 英国Charles制作成功了一台与 Leibniz"s 的计算机类似的机器 。但更先进一些 。
1776: 德国人Mathieus Hahn成功的制作了一台乘法器 。
1801: Joseph-Maire Jacuard 开发了一台能用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动织布机 。
1820: 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 (1785-1870),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计算机,非常的可靠,可以放在桌面上,在后来的90多年间一直在市场上出售 。
1822: 英国人Charles Babbage (1792-1871)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中设计的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
1832: Babbage 和Joseph Clement 制成了一个差分机的成品,开始可以进行6位数的运算 。后来发展到20位、30位,尺寸将近一个房子那么大 。结果以穿孔的形式输出 。但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他们的设计难以制成 。
1834: 斯德哥尔摩的George Scheutz用木头做了一台差分机 。
1834: 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的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作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作出乘除法 。
1842: Babbage的差分机项目因为研制费用昂贵,被政府取消 。但他自己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他的分析机研究 。
1843: Scheutz 和他的儿子Edvard Scheutz 制造了一台差分机,瑞典政府同意继续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
1847: Babbage 花两年时间设计了一台较简易的、31位的差分机,但没有人感兴趣并支持他造出这台机器 。但后来伦敦科学博物馆用现代技术复制出这台机器后发现,它确实能准确的工作 。
1848: 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 。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
1853: 令Babbage感到高兴的是,Scheutzes制造成功了真正意义上的比例差分机,能进行15位数的运算 。象Babbage所设想的那样输出结果 。后来伦敦的Brian Donkin又造出了更可靠的第二台 。
1858: 第一台制表机被Albany的Dudley天文台买走 。第二台被英国政府买走 。但天文台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后来被送进了博物馆 。而第二台却被幸运的使用了很长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