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后感

如何看待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后感

文章插图
《道德情操论》主要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同理心让我们能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能站在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 。同理心是我们道德观的基础,但它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同理心让我们希望得到的别人夸奖和羡慕,而且我们更容易对那些有钱的人而不是穷的人产生同理心,这让我们本性非常虚荣 。但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这一本性是好的 。
因为我们虚荣,想要别人的爱和羡慕,我们才会去消费 。因为每个人自私的本性,这个社会反而能够非常顺利地运转 。《国富论》里,斯密进一步指出了这一运转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农场主因为想要城里一些小装饰品(baubles and trinkets),所以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事物,这让城市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可能 。
农场主绝不是因为对城里人的同情或慈善才送给他们食物的,而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但这样反而让城市更好更持续地发展 。斯密说,顾及自己的利益、想让自己更开心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国家就是应该让人民都更开心 。因此他认为国家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当时更主流的一些观点,比如增加国家财富 。亚当斯密更进一步指出,我们之所以买卖有两个主要基础,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换 。
为什么有的人只讨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忽略他的《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后感

文章插图
(亚当.斯密)感谢小秘书邀请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逗——难道是有人对斯密有偏见不行,故意忽略了他写的前一本书?其实,这本书是可以忽略的——相比较《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写的很一般般,不看或者不加以评介,是完全可以的 。斯密和他的《道德情操论》 。1,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海关审计员 。
他从小聪明,1737 年,14岁时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毕业后又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6 年回到爱丁堡 。经人介绍在当地公开讲学,所讲内容很庞杂——从修辞学到历史和经济学都招呼 。1759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一书 。1763年,斯密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年轻的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 。次年陪同公爵旅游欧陆 。
在巴黎认识法国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等人,这对斯密的经济思想有不小影响 。回伦敦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767-1776年,斯密专门从事著作,终于写完了《国富论》 。次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与盐税专员 。后曾一度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晚年静享富裕生活,1790年去世,终年67岁,终生未婚 。2,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很难被归类 。
后来研究他的西方学者干脆说:这本书奠定了他后面所写《国富论》的心理学基础;而《国富论》是他前一本书的续集 。这两本书里,斯密显然更钟情前一本——出版后又修改了五次,去世前不久,出版了第六版 。这部书共计7篇——第一篇,论述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情感互动是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篇,分析人们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
第三篇,讲解人们评判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和责任感 。第四篇,论述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五篇,分析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六篇,阐述有关美德的品质——对个人幸福所产生的影响;对其他人的幸福产生的影响 。第七篇,论述道德哲学体系 。概括地说,在《道德情操论》这本书里,斯密认为,人是受感情驱使的动物,同时又有思维能力和同情心进行自我节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