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连续刺激下,要复苏了

成都|连续刺激下,要复苏了


文 / 子木
近日 , 高层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 共计六方面33项措施!
以此吹响下半年经济攻坚战号角 。
事实上 , 这一幕早有预演:
23号 , 高层提出33项刺激政策;
24号 , 央行召开信贷形式分析会;
25号 , 全国组织电话会议 。
短短一周时间 , “一揽子政策”实现了从零到执行的全部过程 , 政策施行效率之高 , 令人咋舌 , 但着眼于当下的经济局势 , 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 。
这次“一揽子政策”的站位是空前的 , 在文件的核心部分还特别强调:


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 , 狠抓落实 。 有关部门要对一揽子措施尽快逐项细化并公布实施 。 将对地方落实稳经济举措进行督查 , 地方要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 。
“紧迫感”“狠抓落实”“尽快”“有关部门”“进行督查”等字眼 , 都是近几年大小会议少有的 , 目的很纯粹:
救市正当时 , 天下武功 , 唯快不破 。
这几天跑过来问子木的读者非常多 , 担忧这一揽子计划是否要比08年更具爆发力 , 会不会造成资产层面的跌宕 。
网上流传的“震惊体” , 也在暗流涌动 , 快速发酵 , 不顾一切扑向他们认为韭菜群体 。
那么这“一揽子政策” , 对市场的影响是怎样的 , 有哪些政策我们可以分享到红利 , 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楼市局势 。
1大面上 , 我们可以把文件内容总结为以下6条:

1、退税、缓缴费 。
2、支持贷款、延期还贷 。
3、稳定产业链 。
4、刺激消费投资 。
5、保证能源安全 。
6、做好基础保障 。
整体内容 , 换汤不换药 , 但这次强调的重点更为集中 , 主要是两大重点:“稳”和“促” 。
两条腿走路 。
稳什么?就业 , 而稳就业的前提是 , 必须稳住市场主体 。
所以在“一揽子政策”中 , 决策层明确表示 , 市场有关部门一定要优先保护这些小微民营企业 , 它们解决了全国80%的就业 , 是打好攻坚战的第一步 。
最近很多银行的朋友 , 都跟我说 , 接到指示 , 要想办法把钱放出去 , 在资质合理的范围内 , 以后出现坏账都不用过多顾忌 , 钱聚在上面肯定要出事的 。
除此之外 , 还特地提到了几个产业 , 分别是汽车、航空业、水利与农村公路、铁路等 。
至于为什么在内容中没有提及房地产 , 我在最后一部分进行解答 。
这些产业 , 分别代表着新的消费增长 , 被疫情打击最严重的民生工程 , 城镇化最直接的投资项 , 帮扶刺激 , 带来的效果也很直接 。
昨天关于汽车出台的补贴政策登上热搜:

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 , 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
这个级别的车型 , 在国内基本可以覆盖在80%以上 , 直接释放补贴大概在600亿左右 , 是很实际的 。
促 , 就是促增长 , 把去年定调的“外循环+内循环”进行疏通 , 外循环涉及的因素比较多 , 无法左右 。 而内循环 , 就是实打实地关起门来搞消费 。
内循环的核心是扩大内需 , 直指国内第一大矛盾点“老百姓购买力 。 ”
大家都知道 , 这些年实业被压着 , 老百姓的工资收入一直都跑输资产增值和通货膨胀 , 在三年疫情打击下 , 更是捉襟见肘 。
文件给出了两个方法 , 一是降压 , 二是撒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