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官方打脸!一天三层楼,想住70年?维权背后的根源,竟在这里!( 二 )


2015年3月 , 长沙“小天城”高楼宣布完工 , 1200位工人昼夜开工拼接 , 耗时19天完工 , 除雨雪天停工 , 有效工期仅12天 , ”三天一层“由此改写为”一天三层“ 。
拼速度 , 抢时间成了城市建设的代名词 , 而在这些背后 , 站着无数的开发商 , 它们乘着时代的东风 , 尽享发展红利 , 缔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地产巨头 。
并且速度于他们而言 , 不再只是物理上的意义 , 而是周转率、利润、规模等等 。 至此 , 高周转一词应运而生 。



图自拍信网
最早提出高周转的便是万科的“5986”快周转模式 , 拿地5个月动工 , 9个月销售 , 第一个月售出8成 , 其中6成是住宅 。
而后 , 碧桂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速 , 上演456模式 , 4个月开盘 , 5个月资金为正 , 6个月回笼资金 。 借此登上了中国房企TOP1 。
不少房企开始效仿 , 并通过此模式达到弯道超车 , 绿城、滨江、融信、融创、中梁、阳光城 , 无数房企涌入其中 , 实现了业绩的成倍增长和规模的亿级跨越 , 但更多的还是倒在了赛道之中 。
速度实现了进化 , 工程、资金、人员 , 竞争达到了极致 , 但同时也丢了一些东西:安全、质量和建筑寿命 。



2005年8月 , 重庆永川投资4000万修建的会展中心被推倒重建 , 建成使用才5年;
2007年1月 , 曾是西湖边最高楼的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 , 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 , 曾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 , “15岁”的夏宫2秒内成了废墟;
2010年2月 , 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 , 建成仅13年 。
每每看到类似新闻 , 我们都会感慨一番 , 毕竟这些都是用海量的资金的堆砌而成的 , 但为何只使用了短短几年?
即使抛开地标性建筑 , 在宅地开发方面 , 房企自从找到了高周转这条路后 , 为了速度 , 更是表现的“赤裸裸” , 上演了一场场闹剧 。



图自拍信网
地下车库变水库、塑胶跑道改成油画跑道、精装交付货不对板 , 选材偷工减料 , 只要留心观察 , 近年来大部分交付楼盘 , 都存在有这些或那些问题 。
交房之日 , 维权之时绝不是空口白话 , 甚至还可以提前到买房之时 。 在高周转之下 , 压缩工期换利润 , 加班加点赶工期 , 早卖完早回款早完工早开工成了一个循环 , 速度很快 , 但品质恕难恭维 。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话题 , 我们的房子能住70年吗?



图自百度百科
虽说平均寿命是30年 , 但这段对话发生在2010年 , 经过了多年行业发展 , 30年显然不再是标准答案 。
是多了还是少了 , 我们没有专业数据来揭晓 , 但伴随着质量频生的热点话题以及房企高周转之下所带来的舆论 , 都在预示着这一答案可能不那么理想 。

从建筑速度 , 到扩张速度 , 再至高速周转 。 无可置疑 , 房地产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规模神话 , 为城市发展建设 , 为现代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
但随着近年来的房住不炒口号的提出 , 以及频生的维权问题 , 速度已不再是克敌利器了 , 甚至无序高速的扩张 , 所带来的楼盘质量问题正让社会性问题不断滋生 。
这也是《意见》出现的契机 , 从物理降速引发对质量的反思 , 当速度和质量正背向而驰 , 抓住其中的症结 , 才能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走的更远 。

图片源自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而其实这哪里又是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 , 保证质量难道不是一家企业 , 一个项目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