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林语堂作品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
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文章插图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
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
林语堂生平经历
一、发明创造
林语堂早年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 。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 。
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一再尝试,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成功发明 了“明快中文打字机”,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 。
1952年,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 。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专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
林语堂发明的无须记住字位、字码的中文打字机诞生于1947年,机器采用林语堂创造的“上下形检字法”设计键盘字码,每分钟最快能打50个字,且不用训练即能操作 。
二、编纂词典
1965年底,林语堂就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谈到他终生的抱负,即编纂一部适应现代需要的汉英词典 。
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一是1892年翟理斯(HerbertA.Glles)编的《汉英词典》,以及1932年麦氏编的《麦氏汉英大辞典》 。这两部字典已经不足以应付当代的需要 。
1967年春,林语堂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教授,主持词典的编纂工作 。资料的收集、查核、抄写等工作,由一小组人员在台北担任 。
在台北双城街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有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后来添了陈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贡献 。
林语堂认为编词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寻发真理,自有其乐 。”事实上,这分工作的庞大艰难,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

林语堂拟了词典的蓝图,即编辑体例的概念,与马骥伸、黄肇珩商量,要他们仔细研究,提出意见 。最初六个月,大概都花在体例问题上,他不惮繁琐,一再提出修正意见,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了“大样” 。
林语堂生平经历简介林语堂作品有哪些?

文章插图
这时,编辑小组开始试稿 。工作人员帮林语堂选择中文单字和词句,加以注释,写在单张的稿纸上面,并依国语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起来 。这一切作好之后,把稿子交给他,由他审定,再译成英文 。
每天七八个,甚至十个、十二个小时,林语堂都坐在书桌前,用手写出每个字和每个词句的英文意义 。这种繁重的工作成年累月地进行 。凡在草稿中有疑问,他必反复问明出处、用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