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姜子牙有什么功绩?辅佐了西周三代君主


历史上姜子牙有什么功绩?辅佐了西周三代君主

文章插图
姜尚(前1128—前1015) , 字子牙 , 又称姜太公 。他辅佐了西周三代君主 , 一生业绩非凡 , 几千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爱戴 。姜尚是齐国的缔造者 , 齐文化的创始人 , 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 ,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 , 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 , 被尊为“百家宗师” 。
姜尚姓姜 , 氏为“吕” 。在上古母系社会时期 , 孩子随母姓 , 考“姓”字为“女”加“生”可知 , “姓”为母亲社会的产物 。后来 , 男性社会地位提高 , 出现了跟着父亲姓的 。父亲的姓叫“氏” 。再后来 , 人们即有“姓” , 也有“氏” 。春秋战国之后 , “姓”与“氏”才逐渐合二为一 ,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 。
姜尚生活的时代虽然已是父系社会 , 但他还是随其母姓姜 。据说 , 姜尚的祖先常辅佐大禹江水 , 立下大功 , 受封于吕(在今河南阳西) , 所以以吕为氏 , 后人于是也叫他吕尚 。
吕尚刻苦研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 , 研究治国安邦之道 , 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 。但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 , 他怀才不遇 。为生计 , 他曾经在朝歌城里宰牛卖肉 , 在孟津街头开店卖酒 。光阴似箭 , 一晃吕尚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 , 而抱负仍然不能实现 。后来他听说西方周文王思贤若渴 , 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 , 渭水河边 。
关于吕尚遇文王的经过 , 《史记》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 , 吕尚假装在磻溪钓鱼 , 期待着文王来临 。这一天 , 文王出来打猎 , 路过磻溪 , 见到正在垂钓的吕尚 , 两人搭上话 , 越谈越投机 。吕尚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自己安邦治国的见解 。
文王无比钦佩 , 高兴地说;“您正是我祖上太公亶父所盼望的圣人呀!”从此吕尚又得了个“太公望”的别号 。文王与吕尚同车而归 , 封吕尚为太师 。另一种说 , 文王暗中集聚力量 , 企图反商 , 被崇侯虎发觉 , 报告给商纣王 。纣王大怒 , 把文王抓起来关进梦里(今河南汤阴县北) 。
文王手下的大臣散宜生和闳夭知道吕尚很有本事 , 请他来 , 三人商议出一条妙计:搜寻美女、骏马、珍宝献给纣王 , 表示周对商的“忠诚” 。贪婪的纣王果然中计 , 释放了文王 。文王回国后拜吕尚为师 。
吕尚给文王出主意 , 首先“修德以倾商政” 。商纣王贪酒好猎不得人心;周文王便禁酒止猎 , 争取人心 。商纣王肆意压榨百姓 , 人民困苦不堪;周文王则实行“裕民”政策 , 即有节制地征收租税 , 使人民有些积蓄 , 产生努力生产的兴趣 。
商纣王招诱奴隶 , 引起其他小国的怨恨;周文王就制定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的法律 , 意思是:奴隶逃亡就大搜索 , “谁的奴隶归谁 , 不许藏匿逃亡奴隶” 。这样 , 大大提高了周在诸侯国中的地位 。甚至虞、芮两国之君为争田地打官司 , 都愿跑到周来解决 , 因为他们都承认周文王是“仁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