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课文( 六 )


忽然之间就爆发了 , 爆炸了 。 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 。 腰鼓改变了人们的感觉 , 引发了人们的联想 , 而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挣脱了”——“束缚” , “冲破了”——“羁绊” , “撞开了”——“闭塞” 。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 , 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 。 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 。 需要提醒的是 , “反复”不是“重复” , 不是相同词、句、段的两次以上的简单出现 。 在《安塞腰鼓》里 , 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 。
“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 , 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词采飞扬 , 都不会走得太远 , 这是作文常规之一 , 也是文章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 。 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 , 容不得羁绊 , 容不得闭塞 。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段落是流动于所有动作、情景、章句里的不变的灵魂 , 以后的每一次感叹和议论都不曾离开它 。
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激情……”一段里 , “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一句表达的是对改革开放以后 , 祖国走进新时代的振奋和自豪之情;“除了黄土高原 , 哪里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可以理解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比喻 , 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四个“愈捶愈烈”领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现起到了深化主题、热化感情、增强力度的作用 。
开头是静悄悄的 , 结尾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 , 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是一番匠心 。 它的直接效果是 , 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
“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 , 但“诗无尽解” ,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 仅仅感受一下也行 , 这节奏、气势、色彩 , 这生命力旺盛的后生 , 这纯粹的阅读的快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