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文

【月光曲课文】月光曲中的多音字有:乐、中、传、行、散、曲、禁 。
相关介绍:
一、乐: lè、yuè
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 。
2.乐于:乐此不疲 。
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 。
4.姓(与Yuè不同姓) 。
二、中:zhōng、zhòng
1.方位词 , 跟四周的距离相等 。
2.指中国 。
3.方位词 , 范围内;内部:家中 。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
三、传:chuán、zhuàn
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 。
2.传授:师传 , 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 。
3.传播:宣传 , 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 。
4.传导:传电、传热 。
四、行:háng、hàng、héng、xíng
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 。
2.排行:您行几 , 我行三 。
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 。
五、散:sàn、sǎn
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 。
2.分发;分给:散传单 。
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 。
六、曲:qǔ、qū
一种韵文形式 , 出现于南宋和金代 , 盛行于元代 ,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 多用口语 , 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 一支曲可以单唱 , 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 , 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
七、禁:jìn、jīn
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 。
2.拘押:监禁 。
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 。

月光曲课文

文章插图
月光曲内容:
本文主要写的是两百多年前 , 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 , 晚上散步的时候 , 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 , 来到了一所茅屋前 。 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 , 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 , 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 , 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
贝多芬晚年失聪 , 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 。 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 ,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 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 、《命运》、 《田园》 、《合唱》等 。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 , 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 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 这首钢琴曲所以被称为《月光曲》 , 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 , 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 , 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 。 ”以后 , 出版商根据这段话 , 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 , 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 。 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 , 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琪察尔迪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 朱丽叶是伯爵的女儿 , 两人真诚相爱 , 因门第的鸿沟 , 又迫使两人分手 。 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 , 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 。
全曲共三乐章.
第一乐章:是缓和的慢板 , 2/2拍 , 升C小调 , 自由的歌谣曲式 , 主调明显 , 那种“不绝如缕的三连音”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乐章 。 这种宁静和缓地流泻的情景 , 使当时名诗人雷尔斯达布联想起风光明媚的湖上 , 水波荡漾的月光……
第二乐章:是稍快板 , 降D大调 , 3/4拍 。 在严肃的第一乐章之间 , 贝多芬特地安插了这一段优雅可爱的诙谐曲 。
第三乐章:是急板 , 升C小调 , 4/4拍的奏鸣曲式 。 在这段终曲乐章中 , 那种燃炽般的激列情感里 , 充满着优美的情绪……使人联想到 , 贝多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坚毅的意志 。 全曲则在一段激荡的感情变化后告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