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终在上党灭绝


“三家分晋”终在上党灭绝

文章插图
春秋之前的六百年前,那时周朝刚刚建立不久,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师之外,还是周武王的岳父,他把女儿邑姜嫁给了武王 。邑姜为武王生了两个儿子后,年轻的武王就去世了 。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时其年少,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政事 。大儿子名叫姬诵,就是成王,小儿子名叫姬虞,字子于 。小儿子为什么叫姬虞?只因为生下来的时候,他的手上有一个虞字 。古代有把弟弟称为叔叔的习惯,因此姬虞又被称为叔虞 。姬诵和叔虞十分友爱,哥哥尤其喜欢弟弟的乖巧聪明,经常在一起谈论问题或戏耍 。
大约在周成王九年(前1107年)某个午后,一棵巨大的梧桐树下,周成王和叔虞手拿梧桐树叶做游戏,大致是过家家的那一种 。成王随意地把一片梧桐叶用刀切成方方正正的形状,算是玉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用的一种玉器),递给叔虞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到唐国做诸侯吧!”叔虞毫不在意地接过了树叶,说了声:“谢谢!”而立在一旁的史官立即请周成王选择吉日立叔虞为唐侯 。周成王不以为然地说:“我是在同弟弟开玩笑哩 。”史官却认真地对周成王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听到这里,周成王就有些恼火,可又不便发作 。要知道在周朝,史官都是家族世袭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无缘无故撤换或惩罚他们 。所以,到今天我们才能看到一部真实的周朝历史 。
“三家分晋”终在上党灭绝

文章插图
周成王没办法了,他知道一定程度上自己惹不起史官,于是只得答应把叔虞封在了唐国做诸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叔虞成为唐侯后,又被称为唐叔虞 。
“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史记》中这样记载 。由于唐尧初都太原,又在太原筑有城,所以就有以太原为中心的“唐”和“唐国”的古名 。追溯“唐”的古意,《说文解字》解释为“唐,大言也”;《白虎通号》解释为“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也” 。由此可见,唐是个会意字,基本意为:大话、豪言、命令;引申意是:道德至大之人所讲的话,发布的命令 。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期,什么人可以宣讲豪言,播布命令、指挥群体呢?只有部落联盟的领袖,尧就是这样的人杰 。所以,给尧冠于唐的称号正源于此 。春秋时期,唐这块地方又叫夏墟,居民主要是夏人的后代,也就是狄 。当初周公率军灭了唐国,将唐国的公族迁到了杜邑(今陕西境内) 。但唐国还是一个狄国,只是地盘已不像从前那么大 。唐叔虞去唐国上任的时候,太后邑姜同往,成王一直送出京城,而周公亲自送到唐都城翼城,一切安置妥当之后,才启程回到成周 。
唐叔虞为唐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他去世后,儿子姬燮父继位,将新宫殿建在了晋水(今山西的汾河)旁,故更国号为晋 。那时候,晋国即今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为赤狄的活动范围,小国林立 。姬燮父继位后,逐步吞并了晋国周边的各个小国,国势渐强 。晋武公和晋献公时期,晋国又先后灭掉了耿、霍、魏等十二个小国,并战胜了骊戎(今陕西临潼)、赤狄(今山西长治及山西、河北、河南交界地区),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晋文公时,晋国势力达到顶峰,其疆土拥有今山西大部、陕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及河北西南部 。晋文公(重耳)三年(前632年),晋国大败楚国于城濮,周襄王承认晋文公为春秋霸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