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

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源于河南的胡辣汤,来到西安,却像一根藤上的两个瓜,长成了不同的模样和味道 。1一场秋雨,古城的夜就有了浓重的寒意 。这样的夜晚,喝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是个不错的选择 。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西安市劳动西路上,靠近西电四小南门附近的任强肉丸糊辣汤店,依然灯火通明 。

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

文章插图
大铁锅热腾腾地支在门口 。头戴小白帽的师傅一手拿着木勺,看我们进了门,操着一口浓重的陕北话问:“大碗小碗?要不要辣子?”得到答复之后,师傅麻利地搅锅舀汤,在碗里淋上香油辣子,递过来一个切好的坨坨馍的同时,还不忘交代一句:“馍馍掰大点,泡泡更好吃 。”2这满满一碗的陕味肉丸胡辣汤,单从外表上看,就跟我们在河南老家常喝的不一样 。稠稠的淡褐色透明的汤里,漂着淡粉色的牛肉丸,红色的胡萝卜、白色的包菜、淡黄色的土豆、黑色的木耳,还有绿色的豆角和西葫芦,颇有些五色斑斓、晶莹剔透的感觉 。

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

文章插图
舀起碗里的菜,土豆、萝卜软糯,豆角、西葫芦不软不硬 。让我吃了一惊的是牛肉丸,指头肚大小的丸子,吃到嘴里,非常紧实,嚼动之间一股类似饺子馅的香味在口里绽开 。喝一口汤,第一感觉是烫 。都说一热抵三鲜,对冷雨夜的我们来说,尤其如此 。一口热热的暖流从喉管直冲肺腑,人顿时活泛了起来 。然后花椒的麻、胡椒的热、辣椒的辣,还有其他调料混合的香,才一层层地在舌头上泛起 。看旁边的吃客,有的把坨坨馍掰开泡在汤里 。有的直接把饼子掰开,蘸着桌上碗里的红油辣子 。就也用馍馍蘸了辣子吃 。红彤彤的辣子,并没有想象的辣,反而特别香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成都吃到过的一种蘸碟,那种混合了朝天椒的红润与二金条的香冽、微火烘干捣成辣椒面然后油泼而成红油辣子 。那样的香气醇和、辣而不燥 。不知道店主是不是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

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

文章插图
3西安清真美食报的主编白剑波说,在西安,只要有人的地方几乎就有胡辣汤的身影 。大皮院的老刘家伊味香,劳动西路的邢老三,从新巷的刘老虎,边西街上的老马家……这些都是老西安人口中的传奇,门口永远排着长长的队,有的一过中午就会卖完 。而我们现在所喝的任强肉丸胡辣汤,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 。“在这一带随便问问,基本上都知道这家 。来吃的也都是回头客 。现在老板的儿子接手掌管着店面 。”白剑波说,在老西安人的标准里,判断一碗胡辣汤好不好的标准有四个 。一是胡辣汤里的丸子是否肉多紧弹,二是里面的蔬菜是否软硬适口,三是吃完以后嘴里的余香和麻味能保持多久,四是汤是不是很烫 。“因为胡辣汤本身粘稠,要做到很烫又不糊锅,没有一点功底是搞不定的 。所以有些回民胡辣汤温温的,那个麻味和牛骨髓的香味,就不容易出来 。”

西安胡辣汤PK河南胡辣汤哪个更好喝

文章插图
对清真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白剑波说,陕味的胡辣汤虽然是源自河南的胡辣汤,但无论从名字到内容和口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西安的回族有1400年的历史,可以称之为中国回族的故乡 。”白剑波说,西安的穆斯林,与唐朝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密切相关 。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不仅善于经商,也善于学习融入当地的文化,以至于他们当年聚集的地方,后来有了“大学习巷”和“小学习巷”的地名 。西安回族的胡辣汤,受河南胡辣汤的启发,但结合了回族本民族的饮食习惯,减轻了胡椒的辛辣,加重了咸味和麻辣味 。“河南胡辣汤里的羊肉牛肉是肉片或肉丁,到了回族胡辣汤里变成了牛肉丸 。河南胡辣汤里加海带、木耳、黄花菜,回族胡辣汤借鉴了回族传统烩菜的形式,加入了胡萝卜、土豆、包菜、花菜和木耳等 。”白剑波说,因为回族人在传统上是抵制海产品的,故胡辣汤里减少了海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