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全集原文 韩愈的诗词全集诗集( 二 )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韩愈的诗全集原文 韩愈的诗词全集诗集

文章插图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
韩愈的诗全集原文 韩愈的诗词全集诗集

文章插图
名家点评: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词,愈以是得狂名 。又《答严厚舆论师道书》: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异同,吾子无以韩责我 。
朱熹《朱子考异》:余观退之《师说》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言非好为人师者也 。学者不归子厚,归退之,故子厚有此说耳 。
爱新觉罗·玄烨《古文渊鉴》引洪迈:此文如常山蛇势,救首救尾,段段有力,学者宜熟读 。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通篇只是“吾师道也”一语,言触处皆师,无论长幼贵贱,惟人自择 。因借时人不肯从师,历引童子、巫医、孔子喻之,总是欲李氏子能自得师,不必谓公慨然以师道自任,而作此以倡后学也 。
韩愈的诗全集原文 韩愈的诗词全集诗集

文章插图
马说《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 。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