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寓意

《板桥三娘子》板桥三娘子出自唐代《河东记》,是唐传奇里的名篇,被很多人翻译改编,大多数朋友应该都读过 。我在小时候看过连环画,当时以为是外国童话 。
故事讲的是唐朝汴州有个板桥客店,店主是个妇人,名叫三娘子 。她三十多岁,孤身一人,没有孩子,也没有亲属,没人知道她来自哪里 。客店规模不大,只有几间客房,兼卖简单的伙食 。但是三娘子非常富裕,家里养了很多驴,也卖得很便宜 。公家个人都来买他的驴,大家认为她公道,来这住宿的客人也很多 。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寓意

文章插图
元和年间,许州人赵季和到这住宿 。当时已经有六七个客人住下,都是住在出入比较方便的房间里 。赵季和来得晚,住到最里面一间,和老板娘卧室隔壁 。三娘子给他们安排了很好的饭菜,陪大家喝酒到深夜,大家都很高兴 。赵季素来不喝酒,也不爱说笑,早早回房间躺下 。
二更时分,酒席散去,客人们都醉醺醺地回去睡熟了,只有赵季和还没睡着 。听到隔壁三娘子的房间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好奇地从缝隙中偷看 。只见三娘子在箱子中拿出一副小小的犁杖,还有一个木牛,一个木人儿,都六七寸高 。她把这些东西放到灶门口,含了一口水喷去,木牛和木人儿就动起来,套上犁杖在床前耕地 。
耕了大约一块席子那么大的面积,她又拿出一包荞麦种子,让小人儿种上 。片刻后,荞麦就出土成熟 。小木人把麦子收割,大约有七八升 。三娘子用小磨把麦子磨成面粉,木牛、小人、犁杖都收起来,开始制作烧饼 。
早晨,三娘子早早起床,把烧饼放在餐桌上,让客人们做早餐 。赵季和不敢吃,托词有事,提前出发 。其实他悄悄返了回来,在窗外偷偷观察 。那些客人吃了烧饼,立刻倒在地上发出驴叫,变成了驴子 。三娘子把驴赶入驴棚,收起了客人们的财物 。赵季和大吃一惊,马上离开,这件事他没告诉别人,暗暗想破解的方法 。
一个多月后,赵季和想好了办法,提前做了几个荞麦烧饼,大小、样子和三娘子做的一样,再次来到板桥客店 。当时客店没有别的客人,老板娘还是热情招待 。半夜时分,她又施展法术做了能变驴的烧饼 。
早晨,三娘子把饼放在餐桌上,出去拿别的东西 。赵季和趁机换了几个 。三娘子回来的时候,赵季和说:“我恰巧自己带了饼子,你把自己的留着招待别人吧,尝尝我的 。”说着拿出替换的烧饼来 。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寓意

文章插图
三娘子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马上倒地变成一头驴子 。赵季和找到那套作法的器具,骑上三娘子变的毛驴离开 。他试验了好多次,但是木人和木牛都不动 。那头驴却很健壮,能日行百里 。
四年后,他骑着毛驴入关,走到华岳庙东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个老人 。老人拍着手大笑道:“哈哈,板桥三娘子,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然后拦住赵季和说:“她虽然有罪,但被你折磨这么久也可以了 。放了她吧!”赵季和答应,老人在毛驴嘴的位置撕开,三娘子从驴皮里跳出来,对老人拜谢,然后离开不知去向 。
【原文】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 。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 。又于厢中,取出一裹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 。须臾生,花发麦熟,令小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 。讫,却收木人子于厢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