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灭论范缜原文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

范缜(音zhěn),字子真,南朝舞阳(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 。祖父范璩之,曾任南朝宋中书侍郎 。父范濛,早逝 。范缜依母度日,十八岁时投沛郡相县(今安徽宿县)名儒刘献门下求学 。

神灭论范缜原文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范缜,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 。南北朝时期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
范缜学习勤奋刻苦,学业优良,深得刘献器重 。刘献亲自为他举行冠礼,以示优待 。其同学多是达官贵人子弟,穿则锦衣,行则车马,而范缜安于布衣草鞋,以步代车,但从不自卑自愧 。他深入钻研经学,尤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敢于发表学问上的独特见解,引起贵族子弟的敌视和疏远 。二十六岁时他上书王仆射,陈述改革政见,未见回音 。范缜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传说二十九岁已白发皤(音pó)然 。
神灭论范缜原文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范缜
齐代宋以后,范缜当上了尚书殿中郎 。这时候佛教渐渐盛行起来 。南齐的朝廷里,从皇帝到大臣,都提倡佛教 。南齐的宰相-竞陵王萧子良就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 。
萧子良在建康郊外的鸡笼山有一座别墅,他常常在那里招待名士文人,喝酒谈天,萧衍(后来的梁武帝)、王融、沈约、范缜等均在邀请之列 。但是,在应邀的“名士”中,除范缜之外几乎无一不是佛门的忠实信徒 。他们笃信人灵魂不死,认为当甲生活在世的时候,灵魂就寄托在甲的肉体中;当甲死去以后,灵魂又寄托在乙的肉体中,如此转移,永远不会死 。灵魂在前世埋下了“因”,后世就要结出相应的“果” 。人假如在前世、今世行善,今世、来世便会富贵;反之,人假如在前世、今世作恶,今世、来世就要贫贱 。所以,人人都要按照佛的指点,行善弃恶,以便超脱轮回,进入天国 。
神灭论范缜原文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萧子良,字云英,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南朝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武穆皇后 。
范缜对他们这套荒谬的因果报应说和三世轮回说嗤之以鼻,并大唱反调,“盛称无佛” 。信仰上的不同自然要引起思想冲突,结果在齐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爆发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 。
有一天,萧子良突然质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你倒说说 。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富贵,有的人生下来就贫贱呢?”
范缜不慌不忙地说:“这没有什么奇怪 。打个比方,人生好比树上的花圈 。花经风一吹,花瓣随风飘落 。有的掠过窗帘,落在座席上面;有的吹到篱笆外,落在茅坑里 。”
萧子良瞪着眼睛,一时还听不懂范缜的意思 。范缜接着说:“落在座席上就像您;落在茅坑里的,就像我 。富贵、贫贱,就是这么一回事,哪里有什么因果报应呢?”范缜这番有理有据的答辩,驳得萧子良无言以对 。
经过这次较量,范缜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于是,他又把论战的锋芒指向了因果报应说和三世轮回说的理论基础“神不灭论” 。为此,他昼夜伏案,奋笔疾书,开始写作传世名篇《神灭论》 。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神存,形谢神灭”的无神论观点 。
他在书中说:“形体是精神的本质,精神只是形体的作用 。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好比刀刃和锋利的作用 。没有刀刃,就不能起锋利的作用 。没有形体,哪里有什么精神呢?”
【神灭论范缜原文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