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跨越“互联网鸿沟”( 四 )


B站的UP主文化也许不可复制 , 抖音和快手却越来越像了 , 流行如果是年轻人的狂欢 , 那么围绕这3个催生过无数流行文化的平台 , 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服务和商业模式 , 当然是当仁不让的主流趋势 。
背后没有团队支撑 , 素人白手起家的可能性很小 , 所以90%网红已经签约了MCN机构 , 即便是MCN机构 , 培养网红好像也运气成分居多 。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 , 在新巨头生态下 , 还得比拼迭代速度和撒币能力 , 又远远落在了专业机构和公会后面 。
05
短视频能种草 , 直播可以带货 , 除了平台流量大 , 还都属于情境化体验 。
年轻用户无论购物还是娱乐 , 起码部分原因是由于智能手机的迭代发展 , 各种摄像头技术影响 , 这些年开始拥趸情境化 , 情境诉求甚至有时候超过了商品需求 , 大量企业数据也证明 , 他们举办销售活动越沉浸且令人难忘 , 参与者及旁观者的转化效果就会越好 。
智能家居、物联网、AR/VR等其他智能硬件的发展 , 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 不再仅仅只是购买或者离开 , 商品购买以后拥有的情境体验 , 在更多影响消费者前期的购买决策 , 商品和服务本身反而变得不那么焦点 。
拿智能音箱来说 , 相比较音箱的外观、音质和定价 , 用户更在意音箱提供出来的情境 , 除了问天气、讲故事、听歌、设闹钟等基础情境 , 各大品牌都开始竞争特色情境 , 比如百度音箱的问题大数据 , 小米音箱控制其他米家家居 , 天猫精灵点外卖、充话费、查询物流信息等 。
短视频和直播本身也是情境化产品 , 在抖音、快手这些产品中 , 功能是道具 , 服务代表舞台 , 用户的情境体验就是核心 , 因此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 , 用户的忠诚度不减 , 相比硬广告的商业模式 , 还不会影响产品体验 。
线下与之类似的有主题酒吧和餐厅 , 还有比赛、演出以及旅游行业 , 文化主题形式的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 , 相比传统的观光模式更加沉浸 , 这几年很火爆 。体育赛事、音乐演出这些纯情境体验 , 不知不觉就已经是一票难求 , 市场越来越受到主流人群拥趸 。
06
情境化的市场数据屡创新高 , 商业模式却还处于早期阶段 , 这可能是所有企业的宝藏 , 当前拥有很好的发掘契机 。
【企业如何跨越“互联网鸿沟”】最早把情境化做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 , 应该是星巴克、宜家、迪士尼这些公司 , 近些年上市公司的更迭中 , 大部分老牌名企都被科技企业替代或者受到了冲击 , 只有这几个情境化模式的企业 , 至今还在各自领域是霸主地位 , 而且发展速度也完全不落后于科技巨头 。
主打客厅延伸的“第三空间” ,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 , 是客厅情境 , 就像宜家卖的不是家具 , 是家居情境 , 迪士尼卖的不是旅游 , 是IP主题情境 。互联网模式的Netflix , 互动剧《黑镜.潘达斯奈基》得到了无数奖项 , 也是做了情境延伸 , 把一个总时长312分钟的电影 , 呈现为90分钟的情境剧情 , 中间划分了5条主线结局和多条支线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