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里的人在吃“知了猴”

【还有哪里的人在吃“知了猴”】这个问题的由来,可能是与这几年网络媒体上大肆宣扬“知了猴”有关 。
在我看来,这两年网上炒作“知了猴”有些可笑,我都吃了快四十年了,你们才发现这个东西的好?
每到初夏晚上,村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都到河边树林里“摸知了猴”,就是去找“知了猴” 。最初都是各家找了各家吃,没有人去卖 。近年来,才大行其道地买卖知了猴,甚至有人专门“养”知了猴来卖 。
除了去抓知了猴,小伙伴们还会用竹竿粘知了,就是成虫 。好像是唐宋八大家中间有哪位写过一篇古文,专门谈粘知了的事情 。
知了猴可以烧烤着吃,可以剁碎了和上鸡蛋拍个饼来吃 。当然,最好吃的就是油炸着吃 。
知了猴好吃,但这个好吃与其它各种美食的好吃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身体的好处,和各种美食的好处,也是一样的 。至于药用价值,据说蝉蜕是一味中药,可以“明目” 。
二、中国人吃“知了猴”由来已久,周天子曾经拿它当佐餐小料最近看了《食在宋朝》这本书,发现吃知了猴这件事,竟然早在周代就很流行,而且记录在史册的 。
《礼记·内则》列举周天子在大型宴会上常吃的几道生猛小菜,计有五种:蜩、范、蚔、蟓、蜗 。其中第一个,蜩,就是蝉的幼虫,就是知了猴 。
作者的家乡开封,俗称蝉为“爬叉” 。他是这样描述的:
“爬叉”身躯壮硕,肥嫩多汁,四只爪子短而尖利,看起来既恶心又瘆人,现在没有多少人敢吃它 。可是在东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它却是一道美食:用盐腌一夜,待它吐净腹中泥沙,再放到鼎里,用盐水煮熟,配以茴香,捞出大嚼,乳白的汁液从嘴角飞溅出来,状如撒尿牛丸 。
爬叉不能生吃,也不宜清蒸,拿来炖汤恐怕也做不出味道 。要想把爬叉的美味做出来,必须油炸,油炸之前还必须用盐水泡干净,泡净以后还必须用控水,多用软布搌几遍,搌得越于越好 。有人说吃爬叉会生病,吃多了脸上起红点,那都是因为油炸之前没有弄干净的缘故 。
在宋朝,爬叉曾经是进贡物品 。据《包拯集》,黑脸包公倒坐南衙开封府的时候,曾经让开封府辖下的阳武县知县王尚恭进贡爬叉一千只,供宫廷食用 。
三、还有哪里的人在吃“知了猴”?我家乡在山东临沂,地处鲁南 。好像这个地方从来都在吃“知了猴” 。
在东北的时候,没有吃过知了猴;我来到北京生活这么多年,在大大小小餐馆里也没有吃过知了猴;父亲曾经在江苏的新沂当过兵,据他们回忆,那里的人也不吃知了猴的 。
所以我怀疑,是不是只有山东、河南一带的人才吃这玩意儿?
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人吃知了猴?企望高人告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