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诗歌体裁是 长恨歌原文( 四 )


长恨歌的诗歌体裁是 长恨歌原文

文章插图
《长恨歌》注释1、汉皇:指唐明皇 。
2、御宇:治理天下 。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
5、薄:临近、靠近 。
6、信:任凭 。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
8、玉扃:门闩 。
9、迤逦开:一路敞开 。
10、阑干:纵横 。
《长恨歌》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 。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