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8万“洗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郑重声明

现如今 , 个人征信越来越重要 , 甚至被人们称为“第二张身份证” 。一旦失信 , 个人信贷、日常生活和工作等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正因如此,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
“交钱,我帮你修复信用记录 。”听到这句话 ,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相信还是警惕?近期,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公告,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分子的“征信修复”骗局,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资金损失 。
“征信修复”敛财的均为诈骗
12月29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消息,近日,我们发现有诈骗分子以“消除网贷查询记录”为名,诱导社会公众通过征信中心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互联网平台)提交个人征信异议申请,并以消除网贷查询记录为诱饵骗取公众钱财,实施诈骗活动,侵犯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
为此,征信中心郑重声明如下:征信中心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个人异议申请服务,该项服务不向信息主体和其他主体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提供所谓“征信修复”并借此敛财的均为诈骗行为 。
社会公众不仅无法借此删除不良信用记录,还存在信息泄露、上当受骗、钱财损失的风险 。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可以登录互联网平台提出异议申请 。异议申请受理后,将交由业务发生机构进行核查,并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答复异议申请人 。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 。
《风险提示》中提到,有的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联系消费者并骗取信任,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 , 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 。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
38万元“洗白”个人征信?
有人被骗了!
事实上,打着“修复征信”幌子的诈骗行为在各地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 。
据微信号“德宏中院”今年7月公布的一起案例显示,被害人王先生是某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当日,他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金融企业的工作人员,说王先生之前开通过一个网贷账号 , 让他把某App内的“白条”功能关掉,否则会影响征信 。
王先生立即询问对方如何关闭,对方让王先生打开App , 找到“白条”选项,点击进入下一个页面后关闭 。
王先生尝试多次后,找不到“关闭”选项,于是想要放弃 。此时,对方称 , 他们是按顺序排队处理这件事情的,如果此次不处理好,下次不知道要排到何时 。
此后,对方一直劝说王先生立即处理这件事 , 于是他妥协了,决定继续处理此事 。
因一直无法找到“关闭”选项 , 诈骗分子让王先生下载了一个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App,并加入会议,打开屏幕共享 。其后,王先生在诈骗分子引导下进入一个虚假网站,查询到了自己的征信情况显示“有风险” 。
诈骗分子称要为王先生做资产保护,让他把银行存款及赎回理财产品的资金共计26万元转入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 。转走这笔钱后,王先生称自己账户内已经没钱了,诈骗分子又引导王先生分别在各网贷平台借贷12万元,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 。
【花38万“洗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郑重声明】直到接到文山州反诈中心的劝阻电话,王先生才意识到被诈骗了 。而在与诈骗分子通话过程中,王先生曾收到过支付宝反欺诈中心打来的电话,但因诈骗分子不让接 , 于是他选择拒接 。
实际上,王先生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及银行内部都曾进行过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宣传 , 但其反诈意识依然不强,警惕性不够,听信诈骗分子的话,从而导致上当受骗,追悔莫及 。
据经济日报 , 建立征信体系的目的,是让守信者获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对于守信者来说 , 每一笔按时还款都将变成他的信用财富 。拥有了信用财富,就具备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誉抵押物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之所以愿意向小微企业主发放个人信用贷款,看重的往往不是住房、厂房等有形抵押物,而是良好的个人信用这一无形抵押物 。同理,对于失信者来说 , “失信记录”将成为其借款的阻碍 。
失信者能否“花钱修复”自己的信用记录?不能 。在相关法规文件中,“征信修复”概念从未出现 。所谓的“征信修复”,是不法分子实施欺诈的幌子 。消费者如果误入圈套,向不法分子支付高额费用 , 肯定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一,个人信用记录并未得到修改;第二,不法分子卷款失联;第三,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倒卖,甚至“被贷款”“被负债” 。
信用记录虽然无法通过花钱来“修复”,但可以通过良好的信用行为来“涵养” 。这其中包含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借款人偶尔一次忘记还款,只要发现并及时还款,征信不受影响 。目前多家商业银行采用的规则是 , 信用卡逾期三次才会影响征信 。第二种情况,借款人没有按时还款且已影响征信,这时,只要借款人还清全部欠款、罚息 , 相关不良记录将在五年后被自动消除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经济日报等
编辑:崔陶然

花38万“洗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郑重声明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