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

文章插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 , 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一般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的内容:
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反舞弊等内容 。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其收入大多来源于财政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 社会公众对其关注度明显增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 能够加强对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的控制,并能有效的防止以及减少财产物资的毁损和流失 。
2、有效预防腐败
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廉政建设的“防火墙”,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 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行使,避免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暗箱操作或者独断专行的行为,促使行政事业人员公正廉洁办事,有利于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预防腐败行为 。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包含规范的财务制度、合理的办事流程、科学的不相容岗位设置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规范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各种财务行为,能更好地防范“小金库”等违法行为,真正地发挥财务核算、监督的作用 。
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没有专门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实物资产的控制提出了要求 。有关规定如下:
1、第四十条 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
2、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 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
(1)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 。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
(2)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
(3)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 。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 , 发现不符的 , 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
(4)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财务管理制度
1.1现金管理制度
1.2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3印章的管理制度
1.4预借款管理制度
1.5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6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7差旅费管理制度
1.8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9财务分析制度
1.10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收费的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往来款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