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N81上市过于仓促的原由

从 81 在 1 年多以前就开始碟照频频,到后来看到了网站纷飞的评测文章,再到后来我们眼中手里的 N81 ,我想从开始的兴奋、期待、到后来一部分人对产品的质疑和不满,我想我有必要写个东西解释一下,并且也顺带给 Nokia 提个醒――游戏手机市场不是这样玩的,Nokia 你在搞什么?我想用 3 个部分来分析说明一下 N81 上市以及市场反映 。第一部分是 Nokia 发布 N81 的意义和想法 。第二部分是游戏行业市场的常识问题 。第三部分是针对前面 2 个的综合,给 Nokia 对 81 的还有 n-gage 推广一些建议 。
文章的开始想先探讨一下 Nokia 发布 n-gage 第二代平台以及推出了 N81 的打算和意义 。勿庸置疑的是,n-gage 第一代平台因为 NG 和 QD 硬件推波助澜的成功,已经深入广大手机玩家,特别是手机游戏玩家的追捧 。它以良好的硬件操控性、简单方便的安装管理、受益于广大的 s60 手机的巨大销量和影响力,使得它在较低的配置上实现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游戏平台,从而也成为一代经典 。这给 Nokia 的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影响有 2 个,一个是越来越多的基于 s60 的 QD 游戏从 S60 的专用游戏手机向通用的广泛的 S60v1-v2 硬件平台上全面铺开,以至于更多人追求的是寻找一款 RAM 和 ROM 都大过 QD ,屏幕显示更好运算速度更高的 s60 手机,比如后来推出的 6630 、 N70 等;另一个结果是 n-gage 本身也从单一的单机益智类、 RPG 、 SLG 等逐步发展到动作、体育甚至网络游戏 。n-gage 到此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游戏平台,它已经成了一个概念,对于 Nokia 来说它就是一个业务发展的平台,像一个特混舰队的核心战舰一样,很多资源要因为这个赚钱的有前途的项目保驾护航一样 。Nokia 看到了专用手机游戏平台的前途和潜力,找到了一个刺激利润增长和促进进一步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 。也就像当年 SONY 为了全面推广被 Nintendo 抛弃的没有人要的 playstation 游戏机,以报它背信弃义之仇顺带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自己后来成立了独立于音乐和电影以及家电部门的电脑娱乐公司,以便更好的调配自有资源跟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SEGA 以及 Nintendo 抢夺市场 。那对于 Nokia 呢,它是怎么打算的?随着 n-gage 一代平台在硬件上的没落和软件平台本身的性能局限性,一代平台渐渐没有了生存的平台,无论它在手机上发展的再好 。于是 2 年后 Nokia 推出了 2 代 n-gage 平台 。在这里我们暂时不提 2 代平台对于 1 代的变化,只讨论它的市场策略 。
在此列举一下第一代平台在硬件和软件的成功要素和不足:
成功之处:
1,硬件平台( s60v1-v2 手机)的市场保有量巨大;
2,1 代平台的还算不错的硬件兼容性;
3,1 代平台软件种类数量都基本达到了市场的需要;
4,1 代平台不算高的系统最低配置要求;
5,Nokia 的其它影响力(包括传媒对它的推广作用,以及产品硬件质量的良好口碑);
6,硬件和软件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成就了 n-gage
7,已经很便宜的硬件平台 。
暴露出的问题:
1,随着市场和技术发展,1 代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渐渐落后;
【话说N81上市过于仓促的原由】2,S60 已经进化到了第三版,1 代平台渐渐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3,V2 平台的机器越来越少,而且 QD 等渐渐退出了市场;
4,Nokia 寻求更新的(但不仅限于 n-gage )卖点来创造更高的利润和更广泛的市场 。
下面抛砖引玉一下,作一个类似行业可以借鉴的一些案例来说明 Nokia 对 81 的上市的预期不足 。我以前也是个游戏玩家,不疯狂也不深入(从来不痴迷到玩 FF 几天不睡,也不天天找人 PK 什么 KOF 、魂之利刃种种),但是身边大大小小有不少游戏玩家在熏陶我(软件硬件都是免费的玩,最新咨询和经验都是免费给我分享),让我从中也受益不少,至少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了游戏行业的发展根本 。Nintendo 以何为胜?任天堂强调游戏的趣味性,强调游戏的享受,强调游戏的娱乐性,能让老少都能玩他们的游戏,买他们的机器 。任天堂最成功的在红白机 FC 时代( Family Computer )和后来的 GB 系列( Game Boy ),SFC 时代已经渐渐受到了 SEGA (日本世嘉游戏公司,即开发硬件,也作软件,不过现在已经脱离了硬件研发和销售了)的冲击,MD ( Mega Driver )异军突起,打得 SFC 脱手不及,不过仍然保持了游戏界一哥的地位 。到了 3D 时代,当时任天堂找来一起合作开发下一代游戏平台的家电业巨头索尼被任天堂耍了以后,带着自己开发的成果,也就是 3D 时代的王者 P.S ( Play Station 游戏站)游戏机,自己拉拢了给任天堂做软件的一批独立的游戏制作公司 ( 后来遍布日本、台湾、欧洲、美国以及中国 ) 给自己做软件 。SONY 不愧是卖家电出身的,虽然游戏机上市的时候硬件价格和世嘉公司的 SS ( Saturn 土星)以及后来发布的 64 位的游戏盒子主机( PS 和 SS 都是 32 位,虽然 SS 是双 32 位处理器)相比甚至更高,但是 SONY 以出色的 3D 硬件支持的高画质游戏性能先占得头筹,成功压制了世嘉,然后压低成本的同时低价销售 PS ,从卖硬件转为靠卖软件获得利润、亏本销售硬件铺开市场空间,并积极拉拢更多的游戏开发公司、低价甚至免费提供游戏开发硬件、降低游戏开发技术门槛等一系列举措,几乎逼死了世嘉,重挫了任天堂,但却招来了微软想来在游戏界分杯羹 。关于游戏界 2000 年前后那一战我就说到这里,后边的什么 DC 、 GB 、 GBA 、 WS 、微软的 X-BOX 一直到 PS2 、 PSP 就不说了 。很多人对游戏比我熟悉,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