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什么意思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中的是意思( 三 )


《答司马谏议书》创作背景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 , 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 , 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二年 ,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 , 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 , 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 , 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 未能助上大有为 , 以膏泽斯民 , 则某知罪矣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 守前所为而已 , 则非某之所敢知 。”后来两人完全绝裂 , 司马光跟皇帝辞职 , 隐居洛阳专心撰写《资治通鉴》 。
《答司马谏议书》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 , 字介甫 , 晚号半山 , 小字獾郎 , 封荆国公 , 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 , 字损之 , 曾为临江军判官 ,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
安石少好读书 , 记忆力特强 , 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 , 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 , 诏安石知江宁府 , 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 , 从熙宁三年起 ,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 , 隐居 , 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 谥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