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谁画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作者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画的,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谁画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作者

文章插图
《蒙娜丽莎》画作内容《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 。
《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 。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 。
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
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
《蒙娜丽莎》赏析《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规律问题,不仅仅是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冲击,而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 。
《蒙娜丽莎》具有另一种难以说明的象征意义,如佛的坐势、站势、讲道姿势,菩萨的动势,基督的几种象征性姿势:如两手摊开,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这有某种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简单最简单,最轻松最沉甸甸的样式,你无法赞美它,又无法挑剔它,它就是这样,原始的样子,人们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条理地褒贬它 。
一切欺骗与神秘都集中在《蒙娜丽莎》身上,而令人们产生一种畏惧 。《蒙娜丽莎》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该幅作品面前,不能说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无所不见、又视而不见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办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样也是枉然 。
奇异的前额,广阔得失去了一个平凡人的味道,弥漫在脸上的那种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们无法相信这是一张现实的脸,而它的存在,又无法使人们的怀疑进行得彻底 。《蒙娜丽莎》的表情,像东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样,是非凡人所能做出来的 。“蒙娜丽莎”不是因为了什么而微笑,她只是静静地在那,脸上是自然地出现的一种永恒的、无所谓表情的表情 。
《蒙娜丽莎》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而在这之前,即使是人的形象,也带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气息 。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谁画的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作者

文章插图
《蒙娜丽莎》创作背景《蒙娜丽莎》油画: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 。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 。
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
《蒙娜丽莎》创作时间,大约从1503年至1506年 。该幅画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17年的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佛罗伦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