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用内涵之间的不相等来替换实义上的不相等,从而借语义上谬误来实现其论述 。白马既有马之为马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马的个性,因此白马是马,还是一匹白色的马 。

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文章插图
“白马非马”的介绍“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的主张 。公孙龙是中国逻辑学家,是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龙的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 。公孙龙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变学”的祖师 。公孙龙的哲学思想与惠施的"合同异"说正相反,完全脱离感性认识,只强调概念的逻辑分析,具有十分浓厚的形而上学特色 。
公孙龙的论证在逻辑上和概念分析上做出了独到的历史贡献,但是他把一些概念混淆而流入诡辩 。他分析了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个别与一般的差别 。
白马非马什么意思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其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上颜色,而马的内涵只是一种动物,两者的内涵不同,因此不能够将两者等同,所以白马非马 。
《白马非马》原文“白马非马,可乎?”曰:“可 。”
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 。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 。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 。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 。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 。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 。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
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 。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 。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于马也 。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 。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 。是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 。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 。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 。”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 。白马者,言定所白也 。定所白者,非白也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 。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 。”
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文章插图
《白马非马》翻译客方:可以说白马不等于马吗?
公孙龙:可以 。
客方:为什么?
公孙龙:“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 。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
客方: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 。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么白马不就是马了?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么为什么白色的马就不是马呢?
公孙龙: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假使白马就是马,那么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那么,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呢、「既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 。」,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 。「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白马区别于马”,这是清楚不过的事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