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宁战略转型,苏宁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三 )


对比线上电商,家乐福中国没有在互联网红利那几年布局线上确实失去了太多 。而18年家乐福的小程序虽然突破了1400万的用户,但是和京东日活5400万-6200万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可以预见苏宁易购和家乐福合体后,线上线下打通后,重新布局最后一公里的家乐福的业绩会有明显的增长 。通过公告可以得知,本次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采取的估值方法为市销率,主要考虑到家乐福近两年重新布局线上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革,且合并后的预期,因此营收高增长时期用市销率估值更合理 。
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 。本次交易价格隐含的股权价值/收入倍数为0.2x 。而业内平均值为0.88x 。家乐福拥有约3000万会员 。现在电商平台获客成本基本在100-200左右,苏宁布局智慧零售,在不考虑用户重复的假设下,3000万优质会员就价值30-60亿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海豚智库通过简单的用市场费用除以新增的用户,来计算新客成本?结论:家乐福中国的品牌度、业务规模、渠道优势、物流配送能力、自持物业价值、3000万会员资源和未来业绩改善潜力是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的衡量因素 。
而苏宁的智慧零售布局和物流供应链布局导致其自身也在亏损,为了加快抢占市场占有率,减少亏损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降低成本,提升规模化效应,而家乐福正能很好的帮助苏宁促进这个过程 。配合苏宁的智慧零售,整合线上线下后,我认为苏宁和家乐福结合后,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形成了规模效应是有机会实现扭亏为盈的 。苏宁买的贵不贵,最终还是要看实际业务整合情况 。
怎么看苏宁和国美的转型之路?
一、苏宁的进化苏宁的转型,大约可以从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开始,当时许多企业开始收缩业务,以求过冬自保,而苏宁决定开始二次创业,并决定了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销售的战略 。可以说,这一举动着实需要魄力 。从1999年开始,苏宁电器就为转型之路开始长达十年的电子商务研究。而且是实地考察式的研究,对8848新浪网的网站进行过拜访,并承办了新浪网首个电器商城 。
苏宁希望把线上和线下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在2005年的时候组建了b to c部门,正式开始自己的电子商务之旅 。2008年以后,苏宁开始了第二次转型,当时国内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苏宁也开启了互联网零售转型之路,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 。在2009年的时候,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并更名为苏宁易购 。
苏宁的电商之路开始以一种更加成熟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到了2012年的时候,张近东提出苏宁的目标是“沃尔玛加亚马逊” 。即线下实体店加网上电子商务模式,同年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并推行双线同价 。可以说这样的,气魄依然很大,但现实非常骨感,就在转型的这一年,公司出现了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好在苏宁越挫越勇,通过继续自我革命,并对外寻找有力援助,逐渐走出了困境 。
到了2018年的时候,苏宁在新的规划中确定了向智慧零售转型的重要战略,主要来说就是在2020年的交易达到4万亿,线下门店达到2万 。作为一个以线下店起家的企业,当互联网巨头开始纷纷开办线下店的时候,苏宁原来在互联网上的弱势,开始变成了强势,因为他自己就有很多线下店 。至少在开线下店这一方面,苏宁和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
二、国美的转型成立于1987年1月1号的国美,总部位于香港,是中国大陆家电零售的王者 。1996年,由于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家电崛起,国美已开始改变原先经营进口家电,转向经营国产合资品牌家电 。这可以说是国美的第一次改变,无关互联网的线下改变 。随后,国美开始不断扩张,建连锁店 。多年来,国美在品牌和推广上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到2007年12月的时候,国美全面托管了大中电器,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