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落之谜被揭开 建文帝下落的最新消息

郑和下西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件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远洋航行活动,向周边地区宣扬了中国的国威 。不过郑和此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寻找失踪的前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一把火烧了皇宫,在滚滚浓烟中建文帝消失在了南京城的皇宫深处,不知所踪 。朱棣继位后,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继位后,一直担心侄子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逃亡海外,同时希望可以扬国威,震慑周边的小国、,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来谈谈关于建文帝下落的几种说法: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南京城陷落于燕王朱棣之手,这个男人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终于杀入了南京,夺取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但是他接手的皇宫已是火光冲天,皇宫内大量的木制建筑引得火势不绝,浓烟直冲云霄,一时间南京城上空都被烟雾所笼罩 。待火势扑灭后,宫内已然不见建文帝的身影,只剩下几具已经烧焦的尸体,太监们供认这就是建文帝和家眷,但尸体早已烧的面目全非,如何确认这就是建文帝,因此疑心颇重的朱棣心中十分怀疑建文帝已经出逃 。那么建文帝最后下落何处呢?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断探索,关于建文帝下落的多种说法也渐渐浮出水面:


第一种说法同时也是认可者最多的,


这种说法认为建文帝逃亡去了日本,这种说法的提出是因为一位日本画家——曾我萧白的家谱被公布于世 。曾我萧白(1730年—1781年),活跃于日本的江户时代的本州岛 。他擅长于山水花鸟画,但风格与日本的传统画风完全不同,与其说是日本画,倒不如说是中国画更为准确,他从小学习日本画,却画出了中国的画风,而且一个从未来过中国的日本人,为什么会用中国的故事作为绘画素材?而明宫的许多画作也在火灾中不翼而飞,或许正是被建文帝带走,而他的子孙后代也在学习这些画作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中国画的画风 。

建文帝下落之谜被揭开 建文帝下落的最新消息

文章插图
鹰图
更神奇的是,在他的专集中有一幅《鹰图》,这幅图的落款居然是“明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孙” 。史学家们顺着这个方向,研究了他的族谱,最显眼的便是前面的几个名字“明太祖——懿文皇帝——曾我秀文——曾我蛇足”,“懿文皇帝”是建文帝登基后对其父太祖朝太子朱标的追封,朱标死的比父亲朱元璋还早6年,没有当过皇帝 。这么看来,曾我秀文就是建文帝的化名,而他为儿子取名“蛇足”也是说明他并不甘心一直流亡海外,蛇有足便是龙,可见建文帝把重登大宝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但是很可惜他们并没有成功,但是这份族谱无疑为建文帝流亡日本提供了作证 。
另外还有地理因素,按照当时的环境,北方本就是朱棣的根基,肯定不能去;而朱棣的势力不断向南边扩张,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西方地域辽阔,恐怕还没藏起来就被朱棣的人发现抓回去了;因此唯有向东,而南京地理位置本就位于东部,向东必然出海,也只有出海才能逃离朝廷的追查,在那个时期,有所了解,文化有相似之处,又不受明王朝掌控的也就只有日本了 。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建文帝逃往了福建宁德,
云锦袈裟
起因是2010年人们在福建宁德支提寺内发现了一件云锦袈裟,只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管最完整的、质地最好的云锦袈裟 。最特别的是这件袈裟上绣满了金龙,近99条,而且所有龙都是五龙爪,要知道“九”是封建社会的极数,一般人根本不能用,而“九”和“五”更是对应着“九五至尊”,与皇帝相配 。不仅如此,这件袈裟还使用了当时民间根本用不到的金线工艺,而且龙的形象不像后世一样,大张着嘴,反而是闭着嘴,符合明初龙的形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