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三 )


经历台积电三星事件后,梁其实也没有很合适的平台施展拳脚并证明自己,所以是没有办法主动劝离的 。而硬性劝离,特别是在中美大战半导体赶超的关键时期,周要背领导责任和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个是个人前途不能接受的 。所以,2020年末,即使入职也干不了几年,即使赖着不走也熬不过自己,74岁的蒋尚义就来了 。蒋是技术大牛,走了一个大牛引入一个资历更老的大牛还是湾派,既可以安抚社会舆论、股东、湾派并给国家一个解释,还能以人才引进的名义引入并减弱梁的影响,这样,明年7nm量产后国产替代浪潮中芯业绩暴增的功劳也可以顺利捞到了 。
引入蒋这个决策的心计是非常深沉的,其一,蒋是台积电时代梁的老师(梁上学时师从胡正明),蒋从台积电隐退后,梁上位败给同门签了竞业协议后离开台积电,这个时候梁是怀才不遇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力更强;后来梁悄悄去了三星,并成功帮助三星崛起,蒋知道后举报了徒弟梁孟松,梁被迫离开三星,师徒交恶;再后来梁来了中芯国际,想正大光明的证明自己 。
师徒交恶,是公开信息,周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把蒋请来了;其二,引入蒋给他的岗位是“副董事长”,这个奇特的设置与双CEO一样,但是副董事长在职级上压了梁CEO一头,这是让梁非常不舒服的;其三,引入蒋的决定正式确立意向前没有征求CEO梁的同意,那么这个环节要么证明梁被董事会架空,要么证明周知道他们交恶,过早告知梁肯定不会同意 。
从2020年12月16日同时发出的两封通告来看,在梁只是表达出走意愿的情况下,尚未辞任走完流程,就公告所有人梁可能要走了,同时公告所有人蒋的任命通告 。这是非常明显的,不给梁回旋的余地,没有打算真心私下劝留,让梁孟松自己走人 。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在史书上见过很多次了,事实证明,有一些个人或团队野心,是可以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 。
蒋尚义和梁孟松哪个技术更厉害?

胡正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文章插图
蒋是帅才而梁是将才,台积电能发展得这么顺利,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怎么走弯路甚至是错路,技术路线就像是战略,路线错了要达成目标至少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都达不成目标,英特尔10纳米工艺一开始就订错目标和技术路线,现在成了全世界的笑柄,而台积电在蒋尚义的任职期间多次选定正确路线甚至独排众议为下属顶住外界压力,最终获得巨大成功,比如铜制程决定自己开发而不选择购买IBM的技术最终得以甩开购买IBM技术的联电、在Gate First和Gate Last中最终选择Gate Last而其他代工厂却陷在GATE First 耗费时间精力最终还是不得不转向、不顾日本光刻机厂家的抗议力顶林本坚的浸润式微影技术并和ASML合作以此开发光刻机造就了ASML今日的地位和台积电优先获得先进光刻机的权利、不惜成本在代工厂中率先开发先进封装技术并以此牢牢抓住苹果的订单,蒋尚义长期担任研发副总,在这些事件里都是主导人物,眼光可说是极为精准,但现在他已经老了,是否还有当时的眼光就不好说了 。
华为的科研能力相比中等排名的985大学如何?
胡正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文章插图
哈哈哈 。科普一下吧 。华为在中国是个特殊的存在,这是一家超越了中国的发展阶段的企业 。超越到什么程度,华为一家企业,研发支出,占整个中国的研发支出的1/20还要多(过去是这个数字,这两年华为为了应对美国政府攻击 ,研发支出大幅度增加,已经不再是1/20了)直接量化:华为2019年研发支出1500亿985大学里面排名靠前的武汉大学,年科技经费列支是20元人民币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