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二 )


三、梁出走可能的原因先看看中芯国际的掌门人更迭过程,2000年张汝京创办了中芯,中芯成了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2003年,中芯国际被台积电在美国告了,拉开了和台积电数年的撕X大战,先后两次败诉,被告的没办法了,2005年张汝京被迫卸任董事长,找了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接棒,张自己当CEO幕后实控 。2009年第二次败诉后,张汝京被迫卸任CEO离开中芯国际,62岁的江上舟临危受命成了董事长,江40岁入仕,在上海对中芯和张汝京有引入之功,上岗后因为与张汝京的关系和自身背景,湾派与陆派两边调节起来没什么问题 。
但毕竟江是内陆人,所以CEO的位置留给了王宁国,王生于南京,长于台湾,学成于美国,是湾派可以接受的 。2011年,干了六年的江去世了,中芯陷入内斗,湾派与陆派争权,几番动荡与妥协后张文义上岗收拾乱局,张是江是同学,以前又做过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这个背景让他成为两边都暂时可以接受的人上了台,但内斗让王国宁的CEO当不下去了,王本来要竞的是董事长的位置,后来局势太乱上岗未成,失败后选择了退出,这样代表湾派的CEO岗位就空下来了 。
为了平衡局势,张文义把邱慈云推上了CEO的位置,邱是台湾人,2000年跟着张汝京创建了中芯国际,05年离开中芯国际加盟华虹时王国宁是他的上司,所以王国宁走后,邱就顺理成章的重新上了中芯国际的CEO的岗 。2015年周子学接班董事长,周也是老体制内了,在以前的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后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都干过,加入中芯国际时59岁 。
但毕竟邱慈云11年就来了,还有作为创始人的身份,所以这个董事长是不好当的,但是不好当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2017年,61岁的邱慈云辞任CEO,周开始实际掌权,邱辞任的原因分析一下的话,离不开国资资金介入力度越来越大,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还有我国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中芯需要开拓进取的领路人,所以守成的邱下台了 。
邱走后,赵海军接棒CEO,赵生于中国学于中国,接力CEO岗位的时候54岁,虽然国籍新加坡,但他的上任并不能安抚企业内部的台湾派,董事长CEO这么多年来首次都是陆派的人,湾派被架空了,内部不稳定性开始升高 。所以周子学找来了梁孟松,2017年10月,梁在赵任CEO后三个月,紧接着入场,同样也担任CEO的角色,由于梁是台湾人,所以平衡了湾派的力量,中芯国际“奇特”的双CEO制正式成型,梁管研发,赵管制造,周执大权,权利制衡看来很完美 。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梁上任后太猛,正如他本次致信董事会的文件所说,“我来大陆本来就不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目前28nm,14nm,12nm,及n 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5nm和3nm的最关键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
这是一般公司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 。”矛盾的关键就在这里,梁只来了3年,完成了5代技术开发 。从成果上来说,虽然陆派实际掌权,但梁的贡献与影响力太大了 。等到明年,今天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7nm量产,那么战功的分配及其后续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当初邀请梁进入核心团队,形式上是要弱化湾派权利及影响力,预期需要的只是一个平衡局势的工具人,只要默默干事就可以了,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弱化后的湾派在梁的带领下影响力已经压不住了,功成后世人只知梁孟松传奇,事后会将功劳也归于他 。
但是梁进入中芯,之前经历了怀才不遇,先后离开了台积电与三星,国内中芯在他看来是唯一可以施展抱负一洗耻辱的平台,当初周邀请他的时候,他可能真的以为终于可以作为主角一展拳脚了 。2020的局势是,梁孟松68岁,还能干很多年,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意思的是,这个影响力如此巨大的CEO,上任后竟然从来没露过脸,这是不能忍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