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型|河南健康码变色之谜:同一户口本上家属都变红码,社区要求签“保证书”才转绿码( 三 )


另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信息对红码人员的定义性描述中 , 红码人员还包括疑似病例、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以及应急处置疫情期间 , 其他需要紧急追踪隔离管理的高风险人员 。
而这次被赋红码事件中 , 对国内外省入豫的当事人群赋红码显然不符合上述规定 。 这些被赋红码的人员不仅难以通过常规途径进入河南 , 即便落地河南再被赋红码 , 根据相关规定 , 这些人面临的也是寸步难行且需要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处境 。


究竟是谁赋的红码?工作人员:规模性红码赋码应是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操作
公开数据显示 , 河南省健康码由该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原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 , 以下简称信息管理局)指导建设 。
据该局工作人员透露 , 信息管理局只是健康码的技术支持单位 , 诸如健康码的赋码转码这类业务层面的问题 , 并不属于该局的职能范畴 。
对于这批被赋红码的人员 , 该工作人员表示 , “如果是郑州推送数据 , 应该是从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推送而来 , 这些数据在系统中符合红码触发条件的话就会自动转成红码 , 信息管理局不会进行人工干预 。 ”
记者多番联系当地疫情防控相关部门 。 据郑州市上街区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透露 , 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确有手动赋码的权限 , 但诸如这类规模性红码赋码的情况 , 理应是省级或市级的疫情防控指挥部门操作而来 。
该工作人员称 , 手动赋码的依据是人员的流调信息、与确诊病例的接触情况等 , 数量较少;批量性赋码一般是由系统自动生成 , “毕竟数据量庞大 , 不是人手动能应付得了的” 。 外地人员未抵豫即被赋红码的情况之前也有先例 , 系统判定人已经到了河南 , 于是就被赋了红码 , 系统内或许有这样的机制 。 ”
健康码被滥用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
有不少网民质疑当地政府利用健康码红码阻拦这些维权者前往当地 , 以及限制维权者在当地的活动 。
6月14日 , 河南省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 , 已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 , 卫健委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 , 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 。
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魏景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 , 鉴于目前该事件原因尚在调查核实中 , 维权者被赋红码是人为原因还是系统漏洞所致尚无定论 , 但如果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存在主观故意 , 且造成后果严重 , 则有可能构成犯罪 。
新冠肺炎疫情后 , 对于涉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有了更具针对性的司法解释 。 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公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相关规定 ,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 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 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
(除魏景峰外 , 应受访者要求 , 其余均为化名 。 )
责编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