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回避型依恋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除了至亲以外 , 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知心好友;常常因为别人的批评或者不赞同而感到受伤;在人际交往或者工作中存在行为退缩的情况……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况 , 或许你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又被称为逃避型人格 , 患有此类人格障碍的人群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以及心理自卑 。尤其在重大问题和挑战面前 , 会采取回避的态度 , 甚至可能因为感到无能应对而直接放弃 。
据研究结果表明 , 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 , 同时也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情况下常常因为胆怯、害羞而逃避 。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简称为DSM-5)将回避型人格障碍定义为:一种社交抑制、自我感觉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心理行为模式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回避型依恋人格

文章插图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显示 , 回避型人格通常有以下特征:
1. 自卑 , 在社交场合总是沉默 , 害怕别人笑话自己 。
2. 敏感羞涩 , 极其害怕在他人前露出窘态 , 在新的人际关系前 , 或者是亲密关系中表现得极为拘谨 。
3. 害怕困难 , 在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前 , 不敢冒险 , 并且会夸大潜在的困难和危险 。
4. 在不确定自己是否非常受欢迎前 , 一般不愿意卷入他人事务里 。
加上开头的三个特征 , 如果你满足其中四项 , 那么极有可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
虽然小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羞怯的情况 , 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 , 这样的害羞胆怯没有得到改善 , 那么今后极有可能发展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回避型依恋人格

文章插图
患有此类障碍的人 , 要么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 , 要么就是无条件接受他人意见 。就算在生活中他们也会进行必要的社交 , 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都会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
因为他们很敏感 , 也很难与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
据心理学者研究发现 ,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 , 他们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 , 都不喜欢出风头 , 并且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表现出羞愧 。
改变常规性事件对他们而言也极容易引起他们的焦虑、不安、恐惧 。
根据Ted Reichborn-Kjennerud和Nikolai Czajkowski对女性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 , 回避型人格障碍和社交恐惧症在基因上的易感性是相同的 。这些携带相关基因的人最后会发展成哪种障碍 , 与后期的环境相关 。
认知理论家表明 , 回避型人格障碍个体发展出功能失调的信念 , 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 这是生命早期被重要他人拒绝的结果 。
比如 , 当孩子被父母拒绝、责备时 , 孩子会认为“如果连父母都不喜欢我 , 那还有谁喜欢我呢?”
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 , 他们就会产生罪恶感 , 所以会开始回避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交往 。并且会倾向于低估自己从外界得到的正性反馈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 回避型依恋人格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认为 ,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 , 而自卑感起源于人类的幼年时期 。
譬如低估自己、消极的自我暗示、受挫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鼓励等 。在幼年时期 , 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感 , 以及渴望得到回应 ,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 那么就为后来的回避型人格埋下了种子 。
孩童时期是改善的最佳时期 , 一旦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 , 障碍没有得到重视和改善 , 成人之后可能会发展成回避型依恋人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