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恒星的亮度会变化


为什么有些恒星的亮度会变化

文章插图

1956年, 一位天文爱好者在观测恒星时, 发现鲸鱼座一颗3等星逐渐变暗, 暗至肉眼已看不见了 。 过了一年, 这颗星又重新出现, 这种亮度会变化的星称为变星 。
变星共分三大类 。 第一类是食变星, 实际上是互相绕转的双星, 当较暗的星转到前面挡住较亮的星时, 我们就看到星变暗了;互不遮挡时, 看上去就变亮了 。 这一类变星的亮度变化是两星交会引起的, 恒星本身的物理状态没有变化, 这类变星也称为食双星 。
第二类称为脉动变星, 它们的亮度周期性地发生变化 。 一般来说, 光变周期长的变星亮度变化大, 光变周期短的亮度变化小 。 如上面提到的鲸鱼座变星, 光变周期为300多天, 最亮和最暗时亮度要相差上千倍 。 造父变星也是脉动变星的一种, 天文学家常用它来测定天体的距离 。
第三类称为不规则变星, 它们的亮度变化完全没有规律, 或者规律不十分确定 。 新星和超新星也属于这一类变星 。
现在已经知道变星是恒星演化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 一般说来, 当恒星处于主序星阶段时比较稳定, 当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之前或之后都会出现不稳定性, 它的亮度就会发生变化, 成为变星 。
【为什么有些恒星的亮度会变化】随着观测技术的进展, 已发现越来越多的恒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太阳是一颗主序星, 它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在太阳上仍有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区存在 。 因此变星是普遍的, 只是在大部分情况下, 很难用肉眼发现它们的亮度变化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