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从宝宝出生就可以开发,越早注意,越会终身受益!


语言能力从宝宝出生就可以开发,越早注意,越会终身受益!

文章插图

很多妈妈觉得“说话”是一岁之后的事,现在宝宝还小,不用担心,其实,当宝宝开口说话之前,TA一直在努力地“储备语言”,从TA出生起,你和ta说的越多,TA的储备就越多,你和ta说的越丰富,TA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就越强 。
宝宝小时候的语言能力,不光意味着能说会道
更意味着TA一辈子的情商和人际关系
0-2岁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请对号入座
0-3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就懂得用不同的哭声表达“困了饿了病了”等需求;2周左右的宝宝就能区分人的说话声和其他声音;1个月以后,宝宝会对他人说话时的不同情绪,做出不同反应,比如愤怒的斥责TA时,会哭,温柔的安慰TA时,会笑 。
2个月以后,宝宝对各种声音的反应都十分敏锐,听到熟悉或陌生的声音,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宝宝能够分辨出妈妈的声音,更喜欢听妈妈说话;会发出“咕咕”声,而且会发a、o、e音;将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
4-6个月
宝宝更喜欢自己咿呀作语,兴奋时会高声调的叫喊,或发出好玩又奇怪的声音,并自得其乐;开始发辅音,如d(哒)、m(吗)、b(吧);看见熟悉的人或喜欢的玩具会发出愉悦的声音;格外喜欢妈妈的声音,听到妈妈温柔好听的声音,宝宝会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 。
宝宝能辨别不同音色,区分男声、女声;宝宝辨别声音方位的能力更强,从房间的另一边和TA说话,TA会把头转向你;对自己的名字格外敏感,叫宝宝的名字会转头;喜欢观察动作和声音的关系,比如摇摇玲,会发出清脆的铃音 。
7-9个月
宝宝喜欢主动模仿大人说话的声音,可能好几天都只重复一个TA喜欢的音节;能重复发出某些元音和辅音, 如“Ma-Ma(妈妈)、Ba-Ba(爸爸)”的音,但无所指;对奇怪、新鲜的发声饶有兴致,喜欢模仿大人发出的古怪声音,比如“咂舌头”“假咳嗽”的声音 。
逐渐会使用声音发出需求,比如说“拿”“啊”;发音越来越像真正的语言,开始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会挥手再见、拍手;能区分出高音和低音,并表现出对高音或低音的偏好 。
10-个月
能懂得一些词语的意义, 如“爸爸、妈妈”;能听懂话,比如按要求指向自己的耳朵、眼睛和鼻子; 出现难懂的话,自创一些词语来指称事物,比如称呼狗为“汪汪” 。
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比如“喵喵”“嗷嗷”;对肢体语言更感兴趣,并且肢体语言更丰富,比如,同意点头,不同意摇头、摇手 。
13-18个月
宝宝语言的里程碑,会使用动词,比如“抱、吃、喝”;喜欢用叠词表达需求,比如“吃饭饭”“妈妈抱”“出外外”;对实物卡片或宝宝书感兴趣,喜欢翻书说话;可以说出熟悉的物品名称、人的称谓,比如“阿姨、哥哥” 。
能听懂发出的短指令,比如“去拿拖鞋”;宝宝喜欢用小名称呼自己,还不能用“我”来区分自己;宝宝对学习说话充满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重复妈妈说的一长串话的最后一个字 。
19-24个月
会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尿尿”“出去玩”“吃冰棍”;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可以说5个字左右的句子,比如“心心爱妈妈”“吃糖坏牙” 。
喜欢重复地听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听完故事能简单说出什么人、什么事;可以随大人念几句儿歌;喜欢说话时的语调变化,可能会故意变着音调和大人说话 。
这样教宝宝说话才是对TA最大的帮助
0-3个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