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文章插图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 。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 。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九个字 。南宋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续湘山野录》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涑水纪闻》等书,记载得比较详细 。说太祖夜召晋王光义入内,嘱以后事 。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后来又看到太祖以柱斧戳地,大声对光义说:“好为之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文章插图
次晨太祖就死了 。时夜已四鼓,宋皇后使太监王继恩召唤德芳(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即戏曲中的“八贤王”),而王继恩却直接跑到晋王赵光义那里 。晋王犹豫,不肯前行,继恩催促说:“拖延久了,就会落到别人手里 。”于是,晋王跟随他一起来到寝殿 。宋后问道:“德芳来了吗?”继恩说:“晋王到了 。”宋后愕然,慌遽地对晋王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靠给官家了 。”晋王哭着回答:“我们会共保富此外还有一些说法 。
如宋末遗民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记载,贵的,无须忧虑太宗多次在太祖面前,盛称蜀国花蕊夫人费氏的才干,没过上一个月,蜀主就暴卒了 。太祖感到诧异,当即找来花蕊夫人了解蜀主猝死的情况 。发现这位费氏确实才情敏慧,便把她留在掖庭中陪侍,宠幸无比 。这天,赶上太祖患病,光义于夜间入宫问候,适值太祖熟睡,呼之不应,遂乘机对费氏动手动脚,加以调戏 。不料,太祖此时突然醒来,正巧目睹了这一场面,当即愤怒地以柱斧砍地,斥责光义说:你做的好事!
第三天清晨,太祖就死了从现存史料中得知,太祖死前两个月,每月都有御驾出行的记载,甚至远到洛阳,可见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死得实在是常然 。最大的可能是死于他的胞弟赵光义的谋害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如是说 。也正是由于赵光义是以篡弑手段夺取了皇位,唯恐后世非以,于是,便又伙同赵普编造出了一个“金匮之盟”,即杜太后临终前有太祖传位于光义的遗嘱 。其真实性同样令人怀疑 。尽管其时光义已做了开封府尹,实际上居于接班人的地位,但要继承大统无太祖的临终顾命,也没有正式储君的名分,而且,以弟继兄,毕竟有乖常例 。为了寻求合法继位的依据,只好抬出一个太后临终命来加以缘饰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对此,官修的《宋史》同样是多所讳避,所记仍是九个字:“太祖崩,帝(太宗)遂即皇帝位 。”封建王朝的史书向来是为尊者讳的 。
但在宋太宗统治权力干预不到的辽国,史官却记为“宋主匡胤殂,其弟灵(太宗名)自立 。”一个“自”字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有些敏感的史学家到底还是提出了问题:《宋史》中“特书曰·遂’,所以别于受遗诏而继统之君也”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文章插图
有的直斥太宗“急奸贪而攘天位” 。可见,在后世的史学界,多数都是否定“金匮之盟”的真实性的 。贺后骂殿》这出戏,正是针对赵光义这样一些龌龊的行径来编排的 。作为一种舆情的真实而曲折地反映,它像《击鼓骂曹《审潘洪》、《斩黄袍》等剧目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心声和愿望,但它与史实确有明显的出入 。赵光义即位于公元976年,而贺后早在公元958年就已去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