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特点

【牡丹花的特点】
Paeonia suffruticosa牡丹又名木芍药、洛阳花、花王 , 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 。 它雍容华丽 , 艳冠群芳 , 被誉为“花王”、“国色天香” 。 它象征着吉祥、幸福、繁荣昌盛 , 故有富贵花之美称 。
秦朝以前牡丹、芍药不分 。 唐朝牡丹栽培盛行 , 被视为国花 , 长安成为种植中心;宋代牡丹中心移洛阳 , 有牡丹种中州 , 洛阳第一之说;在蜀 , 天彭牡丹为第一 , 南宋在杭州得到发展 , 明代牡丹移到亳州和曹州 , 清代建都北京 , 牡丹逐渐兴盛 。
神州牡丹处处奇 , 西南滇、贵、川、藏 , 有许多牡丹珍稀的野生种 , 以丽江粉、彭州紫、丹景红、玉重楼等著名;西北陕甘宁以紫斑牡丹中的富贵红、河州紫、绿蝴蝶较名贵;黄河中下游的豫、鲁、晋 , 以姚黄、魏紫、冠世美玉、白雪塔为珍品;江、浙、皖等省丹凤为当地野生种 , 以玉楼春、紫平头、粉玉楼、紫蝴蝶、凤丹及枯枝牡丹等为代表的生态型品种 。 牡丹花色、花型多变 , 如丽蝶飞舞 , 似彩球轻弹 , 似佳人舞东风 , 如玛瑙托金杯 , 可栽在庭院 , 配以湖石芳草 , 富有画意 。 牡丹花瓣可食 , 根加工成丹皮 , 有清热凉血 , 活血化瘀之功效 。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毛莨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落叶灌木 。 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 。 又名木芍药、洛阳花、鹿韭等 。 花大而多变 , 色彩艳丽 , 富丽堂皇 , 被誉为“花中之王” 。
形态和种类 牡丹具深根性肉质根 。 株高0.5~2米 。 枝多而粗壮 。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 , 先端2~5裂,背面具白粉 。 花单生枝顶 , 花瓣5~10 , 雄蕊多数 。 原种花红紫色,栽培品种则多种颜色,并形成多种花型 。 春末开花 。 蓇葖果 。 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 。
牡丹品种繁多 , 迄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 一般可按花色分为白、黄、粉、红、紫、黑(暗紫色)、雪青(莲青)、绿色等品种;按花期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 。 中国古时还按花型分为多叶与千叶两类 。 近代中国的分类系统依据雄蕊、雌蕊的瓣化将牡丹分为 3类12型:①单瓣类 。 花瓣1~3轮 。 此类有1型即单瓣型(图1) 。 ②重瓣类 。 花瓣多轮 , 由花瓣自然增生或雄蕊瓣化而成 。 可分为千层组和楼子组 2组 。 千层组花瓣由自然增生为主 , 形成半重瓣和重瓣花,有荷花型(图2)、菊花型和蔷薇型3型 。 楼子组花瓣多轮,主要由雄蕊瓣化而成 , 全花高起 , 呈楼台状 , 有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和绣球型(图3)4型 。 ③重台类(或称台阁类) 。 由2朵以上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外观似一朵单花 。 又分为2组4型 , 即千层重台组的菊花重台型和蔷薇重台型 , 以及楼子重台组的皇冠重台型和绣球重台型 。
此外 , 尚有分为3类9型的和按花瓣多少分为4类的 。 欧美和苏联学者常将牡丹与芍药的花型混合进行分类 。
分布和习性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陕西、山西、四川、河南等山区 。 性喜阳光充足、干燥温凉、夏无高温 , 冬不甚寒之地 。 要求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pH7.0~7.5)的深厚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粘质壤土 。 种胚一般需经 2~3个月1~10℃的低温阶段方可发芽 。 幼苗生长缓慢 , 约经 4~5年栽培始可开花 。 6~15年生牡丹长势最为健壮 。 在中国洛阳 , 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在3~6℃以上时,花芽开始萌动并显蕾;6℃以上时枝叶生长,4~5月开花,花谢后下部腋芽即开始分化花芽 , 至秋完成 。 梢端不易木质化 , 冬季干冷地区顶梢易干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