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

“惊蛰节万物生,三吃两不做”,为开春打下基础,倒春寒来了也不怕!
惊蛰之时,春雷炸响,春风送暖,柳树抽芽吐绿,桃花点染枝头,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南方地区正是春光无限好 。今年惊蛰的交节时间是公历3月5日22时44分,是在晚上了,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345度 。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古时候开始“惊蛰”都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气,在古代民间“惊蛰”这天是要祭奠“雷神”的 。

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古代是农耕社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粮食生产,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所以,在古代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天气,而惊蛰节气一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农忙了,开始往地里运粪和清理果园枯枝 。所以,惊蛰节气一到,就代表着春耕的开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惊蛰的大概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百虫” 。“蛰”是藏的意思 。
对于靠南的长江流域,春天一到,雷声也开始多了起来,古人认为花草动物之所以出蛰,就是被雷声给惊醒的 。
惊蛰节气古人为什么要祭奠“雷神”呢?咱们现在有天气预报,可以知道精准的天气情况,但是,在古代是没有这样的科学手段,对自然的一些现象也是缺乏了解的 。古人认为,打雷是天上的“雷神”控制的,而“雷神”又是九天之神,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古代有祭“雷神”的习俗 。当然,我们现在不会这么做了,这只不过是古代民间的一种迷信行为 。反应出人们祈求能够风调雨水,五谷丰登,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

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
一、三吃1、吃鸡蛋
古时候“惊蛰”这天有祭白虎的习俗,古人认为说白虎会吃人,就用光滑的鸡蛋把白虎的嘴给堵上了,这样白虎就不能伤人了 。当然,不会真的去把鸡蛋塞到老虎的嘴里,而是用鸡蛋来祭祀白虎,后来经过传统不断的演变,惊蛰这天的鸡蛋,我们吃了,也是代表好运的意思 。
2、吃梨
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古人这天除了要祭奠雷神以外,还有吃梨的习俗 。因为,在北方春天是比较干燥而且风大,刮的灰尘乱飞 。天气干燥,嗓子会很不舒服,口干舌燥,特别是早上的时候,口干的感觉更明显 。所以,春天这个时候吃梨对嗓子是有好处的 。在古时候吃梨还有一种寓意,因为“梨”和“离”是同音,吃梨就寓意远离病虫害,不会祸害庄稼 。
3、吃煎饼
在《荆楚岁时记》中: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篝火,未知所出 。北方人有吃煎饼的习俗,特别是山东地区的煎饼更为出名 。
煎饼制作也不太难,为什么要在这天吃煎饼呢?因为古代是农耕社会,粮食就是农民的命,要是被害虫给破坏了,损失可就大了,收成不好,可能就要挨俄了 。所以,在制作煎饼的时候,释放的烟雾就会把害虫熏跑 。

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二、两不做1、不睡懒觉
春天是一年的开头,惊蛰是农民劳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到了这时候就要忙于春耕了 。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这一天我们不能在睡懒觉了,要提前去适应一下忙碌的春耕工作 。
老话说“一懒毁所有,一懒百病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阳光一些,出去慢跑一下,锻炼一下身体,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