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谁?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谁?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 本身就是后人编排 , 要多后的后人呢?作为中国人当然应该了解四大发明 , 四大发明中传载文明的“纸” , 要到东汉才被蔡伦发明出来 , 再加上还得有个普及时间 , 那么当然要在这之后 , 要以为书当然都是写在“纸”上的人 , 才会编出这么一个成语来 。
一个打了大败战的人 , 什么屎盆子都可以朝他头上扣 , 给小学生简单解释这个成语 , 用这个典故当然够了 。但真正喜欢历史、战史 , 这么理解可不行 , 长平之战双方呈兵百万 , 对峙了三年 , 严重拖累秦赵两国经济 , 那个落后的农耕时代 , 本该是经济建设中心的几十万精壮男子 , 非但三年不能从事农业生产 , 反而变成净消耗国库存粮的大户 , 而且为给前线几十万人送粮 , 还要拖累多少人力物力?
古代送军粮 , 费十份送到一份 , 几乎在任何朝代都是可以大呼便宜的白菜价 , 这是要费的物力 。最后凭实力熬出胜利之光的秦国 , 在胜利前夕 , 熬到什么程度呢?全国动员壮妇 , “尽起十五童子”!
这就是要费的人力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演义小说 , 它用一个反间计来说赵国用赵括替代廉颇是没问题 , 但我们只能看看 , 不能当真 , 廉颇在上党长平地区 , 挖沟筑垒 , 深得先使敌不可胜的兵法精要 , 在军事上是对的 , 但是在更高战略层面 , 在这场对拚综合国力的对峙上 , 赵国综合国力不如秦国 , 而且两线作战 , 这边跟秦国对峙了三年之久 , 北边还有漫长的边境要随时保持驻军 , 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 其中就包括战国四大名将中 , 尚未成长起来的李牧 。
那么在长平地区的对峙 , 反倒是家门口的赵国先顶不住 , 也不难理解 。廉大将军是对的 , 但是寡人没粮食让你坚持到真理取得胜利的那一天了啊!撤廉颇派赵括 , 本身就是放弃防御选择进攻的宣言 。有人可能有疑问 , 廉颇那么死守着 , 怎么也比打个败仗强啊?
不是的 , 赵国再守下去 , 就是温水煮青蛙 , 最后连跳的机会都没有了 , 真正拖到没粮送上前线 , 就是雪崩一样的崩溃 。而进攻 , 好好打上一战 , 赢了自不必说 , 输了 , 给秦军也造成一定杀伤后 , 兵败退回赵国 , 也是体面放弃上党郡的一个台阶 , 赵国没想到的是秦国换上了白起 , 胃口这么大 , 杀性这么重 , 一口吃下这些赵军后 , 坑杀四十万降卒 。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谁?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赵括本人 , 被围断粮四十六天 , 尚能带队组织冲锋 , 最后刺猬一样倒在突围的路上 , 这一战同样也给通吃的赢家造成二十万的战损 , 以致秦军不肯听从白起建议直下邯郸 , 稍有拖延 , 便夜长梦多 , 功败垂成退回秦国 , 然后四十年未敢出关 , 尽忙着苦练内功了 。赵括的问题 , 不是他纸上谈兵没能力的问题 , 而是作为一个统帅带着没有操作余地的任务上任 , 结果也是必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