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为什么24节气不适合阴历算法呢

24节气发展史春秋战国时代 , 有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
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考核与进步完善 , 到了秦汉年间 , 二十四节气正式形成;
【农历 为什么24节气不适合阴历算法呢】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令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太初历》;
中华民国成立成立后 , 纪年采用西方的公元纪年 , 而24节气更适合以阳历纪年来划分 。所以24节气由此改用阳历算法 。
为什么24节气更适合阳历算法我们来看看24节气的划分依据
24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即按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位置分成360等分);太阳从黄经零度出发(春分);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 , 运行一周又回到起点(春分);恰好一回归年360度 。因此分为24节气 。
为什么24节气不适合阴历(农历)算法呢?先来看看历史背景
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早期主要政治活动以黄河流域为主 , 因此24节气也是以这一带的气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但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搌散 , 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 , 因此24节气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只是一种参考 , 并不适用 。
再来看看24节气在一年中的时间定位
根据阳历算法:24节气在阳历中的位置相对固定 , 如立春总是在2月3日--5日之间 。立秋8月7日--9日之间 。
根据农历算法:因为农历存在闰月 , 年的天数相差很大;所以立春最早可在上一年农历12月十五 , 最晚可在正月十五 , 相差足足一月之久 。
以上便是24节气为什么不是农历而是阳历的祥细解读 , 全凭知识累积做出的分析 。拿走不谢 。

    推荐阅读